機械融合藝術

雖然有不少人認為藝術很高深,但事實上總離不開生活,諸如畫作、雕塑、多媒體作品的題材,都是社會的人、事、物,不就在我們身邊嗎?觀察生活的點滴,加點創意,你亦能隨時創作出一些富藝術味的作品。想打好基礎,不妨報讀香港藝術學院新推出的「機械藝術品創作」課程,在輕鬆氛圍中,提高藝術修養。

推廣藝術文化

香港藝術學院在「設計與機械藝術」的範疇上,留下原先「室內設計初階」、「時裝設計初階」、「PMC純銀黏土體驗入門(首飾篇)」和「Figure製作工作坊」,並於明年初增設「實驗插畫」、「自製創新玩具」和「機械藝術品創作」3個全新的短期課程,讓學員接觸更廣闊的藝術範疇。

學院學術總監陳國培(Wylie)表示,透過多元化的藝術創意課程,讓大家透過不同形式的創作,提升對藝術的認識、興趣及欣賞水平,有助推廣社區藝術創作。他說:「傳統的藝術課程,大多偏重學術性的藝術理論及歷史講授,但隨着時代轉變,出現新的教學方針,社會逐漸着重悠閒的藝術課程,讓更多人在輕鬆情况下增進藝術知識,以及培養文化素養。」

提升工藝價值

以即將推出的「機械藝術品創作」為例,課程雖然只有5節課,合共10小時,但由具豐富設計經驗的導師執教,教導學員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玩具、包裝材料、工具或其他廢棄物等,經過搭配組裝,製作出獨特的機械藝術品。

課程歡迎任何人士報讀,尤其是設計工作者或現職視覺藝術課老師。Wylie表示:「近年,電子科技產品大行其道,連小朋友亦擁有智能電話;相反,手工藝術逐漸被人忽視,若在職老師完成該課程後,能把這種趣味藝術帶入校園,有助提升小朋友對視覺藝術創作的興趣。另外,對從事設計行業的人而言,若平日工作重複性很高,參與課堂有趣的機械組件實驗,也有助刺激創作靈感。」

打造獨特作品

在課程中,學員將在導師的帶領下完成兩件機械藝術品。初期,導師會講解各種物質的屬性,如常見的發條器,其原理是發條轉緊後,基於壓力解除,發條放鬆恢復原狀過程中所產生的動力。另外,課程也涉及基本電路原理和聲控原理等機械原理,如利用摩打、齒輪和燈泡等機械組合,學習如何使裝置移動及發光,或利用感應器(Sensor),配合簡易的聲控程式,學員便能透過聲控,讓裝置發出聲響。

此外,課程鼓勵學員在日常生活探索創作靈感及材料,如雪條棍、瓦通紙、卡紙和舊玩具的齒輪等,一方面循環再用廢棄物,符合環保原則,另一方面也能發揮創意,啟發創作的新思維,一舉兩得。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機械藝術品創作

舉辦機構:香港藝術學院

開課日期:2014年2月10日

學費:$800

查詢:2922 2822

撰文:周思靜

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