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Arsham 牆上的肖像

三房兩廳,數百呎的蝸居,是半數港人畢生追求的夢想。

但,花數百萬元買下的棲身之所,往往是一個狹隘的四方城……是牆,牢牢地劃分空間,讓休憩之地如囚房壓迫;是慣性,緊緊地扼殺想像,讓無邊空間如示範單位般沉悶。

「誰說牆一定要堅硬挺直?誰說房子一定是四四方方?」來自紐約、沉迷建築的藝術家Daniel Arsham反問着,同時以各式物料顛覆眾人眼球——他的牆,如薄紗、帷幔、沙礫、潮水;他的人,則如幽靈、碎片、沉思者、探索者……當中承載的,有暴烈與溫柔、堅強與脆弱,前進後退,無邊無界。

風的啟示

走進Galerie Perrotin,還以為Daniel Arsham在開一場鬧鬼派對——白色的牆,起伏連綿,皺起捲曲,如帷幕似的,明明沒半點風聲,卻又隨風飄盪;下方則藏了一個盤膝而坐的「人」,半懸半浮,看似要穿牆而出,跟觀眾打個照面……讓人聯想起恐怖電影的情節。「牆,堅挺不屈,像永不倒下。有想過它能像薄紗,任由微風吹拂嗎?我沒想過嚇人,作品《Draped Figure Arms Out》源於對建築的想像,也源於12歲的經歷——風災,房子轉眼被敞開、撕裂,搗碎,牆如紙薄,一下子碎片紛飛,隨風消逝。這,如一根鎖匙,開啟了我對建築的種種狂想與實驗。」

在一般人眼中,「風」只帶來暴力與破壞,但Daniel看到的,卻是世界在跳舞的詩意,並藉此創造了另一世界。「牆,活起來,也有表情和知覺。我只想讓牆溶下來,融化觀眾的想法——看看家中那四平八穩的牆,你不覺得悶嗎?」

重塑歷史

玩牆以外,Daniel還有另一拿手戲法——穿越時空。展場內,你可找到上一世紀常用的撥輪電話、菲林攝錄機等,表層殘舊破落,飽經風霜,像從甚麼廢墟中發掘出來,實情卻是由火山灰、生銹鋼材、水晶、碳灰等物料重新打造,是歷史的見證:「這些過氣物品,如聚寶盆,成就了新鮮視野。也許你床頭的智能手機,千百年後,也會成為歷史博物館的珍藏。」

值得一提,自05年涉足舞台設計,Daniel對「人」產生了濃厚興趣,展品《Looking Ahead》與《Looking Down》正好反映藝術家對人的想法。「高樓大廈被拆毀消滅,其頹垣敗瓦可重生成『人』——它有金屬做的身體,碎玻璃黏成的外殼,一邊站立,一邊張望世界與它的邊緣……」這對人形雕塑,既是由他倒模而成,也代表了他對建築的探索與想像。

About Daniel Arsham

1980年出生,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成長,Cooper Union(2003年)畢業,同年獲Gelman Trust獎學金。

出道以來,擅玩物料,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S1、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希臘雅典雙年展、紐約新藝術博物館等;創作生涯中,曾先後與舞蹈家Merce Cunningham、設計師Hedi Slimane等人合作。

Information

「#FUTUREARCHIVE」Daniel Arsham個展

展 期: 即日至12月21日(逢星期二至六)

地 點: Galerie Perrotin(中環干諾道中50號17樓)

開放時間︰ 11:00am~7:00pm

查詢電話︰ 3758 2180

同場推介:Kaz Oshiro的雕塑畫

跟Daniel同期同場舉行展覽的,有同樣來自美國的Kaz Oshiro。

展覽名為「Logical Disjunction」,場內有全黑地櫃,還有數台擴音機,乍看以為走進了一家音響陳列室,但原來眼前的東西全是用畫布製成的,藝術家故意抽走物件的實用價值,旨在挑戰觀者對繪畫、雕塑的傳統想法。「甚麼是繪畫?從前,畫家會描繪日常所見的花、水果、餐具以至一桌一椅……我的做法跟他們一樣,創作對象都是日常物件,只是它們的形式介乎平面畫作和立體雕塑之間。」

撰文︰戴寶瑩 部分攝影︰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