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設計新思維

設計的本質是甚麼?相信人是最關鍵的元素;設計組合「MIRO」亦有同感。當年,他們想知道「設計能走多遠」,於是遠走荷蘭小城燕豪芬,在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修讀碩士課程,發掘人與設計的契合點。現在,他們參與今年Detour設計項目,在展現才華的同時,更告訴大家他們學到了設計的真諦。

探索新思維

Michael及Rony是設計工作室「MIRO」的主腦,兩人早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的工業設計學士學位課程,在港從事設計工作數年。有感於開拓視野的重要,於是二人決定到海外大學唸碩士。但二人覺得,美國院校較商業化,而歐洲學校會較專注設計,於是將眼光投向歐洲。

起初,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及荷蘭的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是魚與熊掌,但最後,二人敵不過接觸新意念的誘惑,決定遠走荷蘭。Michael笑言:「英國學校與我們的風格較相近,反之,看到荷蘭學校的簡介後,完全想像不到會學到甚麼,很想探索究竟設計能走多遠。」

建立設計模式

二人在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修讀Contextual Design碩士課程。課程着重研究,並為設計的產品設定情景及背景故事;透過這學科的知識,可解決「何謂設計」、「何謂功能」等問題,協助探討設計的目的與本質。

Michael表示:「課程與在香港讀工業設計有很大分別,情景設計吸引各種職業的人修讀,包括建築師、產品設計師等,他們有很多新想法,Feedback都很有趣。」而Rony則表示,在香港時她會較專注於工業設計,但在荷蘭求學,受到不同背景同學的影響,令她會從多角度思考。

而二人最大的得着,是Michael口中的「淨化」:「以往做設計時,可能會走不少冤枉路,但在荷蘭讀書,掌握到資料搜集及研究的重要性,看清設計背後的故事才去做,令思路更清晰,可說是建立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設計模式。」

不斷向別人學習

得到新思維與「淨化」,二人在學期間,亦接觸到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家,從這些人身上獲得很多獨特見解。Michael表示:「那時,認識了一個與我們同年畢業的學士學生,從他身上認識到對事物的不同看法。例如,一輛單車不僅是表面形象與功能,只要分開不同部分來看待,配合不同的元素,便可衍生出另一種東西,我們得到很大的啟發。」

Rony則覺得荷蘭的環境及氛圍,令她更加投入設計工作,間接得到更多靈感。再者,畢業後二人留在當地開設工作室,兩年來舉行了不同的展覽及計劃,讓「MIRO」有機會做設計味濃、商業性質較少的設計,非常難得。

MIRO新搞作

一年一度的Detour將於後天開鑼,Michael及Rony以「MIRO」身份參與這件盛事。其作品會在中環的綠洲藝廊中展出外,兩人同時為其中一輛Detour電車設計並打造食物櫃枱。大家若想欣賞他們及其他設計師的作品,可上網瀏覽並索取電車票。

Detour

日期:11月29日~12月8日

網址:www.detour.hk

查詢:3793 8406

撰文:何詩敏  

部分攝影:譚建章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