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浪去片!

「為求達到目標,我會義無反顧……」Queenie說。「冇得驚,得唔得都要做……」阿朗說。「我想,不論做甚麼都要堅持……」Judy說。若說90後甘於安逸、不思進取,眼前至少有3個例外!

即將舉行的「鮮浪潮2013」,薈萃多齣「香港製造」的精彩短片,當中包括Queenie、阿朗、Judy等一班影壇新血的傑作。對3人來說,參展是為夢想挺身而出,給青春留痕,讓人生無悔,獲獎與否只是其次,享受過程——證明自己、認識自己才是重點。

不惜一切

「為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那是電影《狂舞派》的名句,創作人在低成本、欠卡士的「劣勢」下,造出票房佳績,令人鼓舞。

其實,每年為電影夢奮戰的人,不計其數,像短片《I Can't Live Without A Dream》的導演阿朗,為演活戲中的癌症病人,不但刻意剃頭,更一下子減走20磅,毅力驚人!「能夠有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那是我的夢想,這齣短片正好說出我的心聲,題材適合下,當然想試盡所有可能性……」勇於嘗試、不怕麻煩的,還有Judy和Queenie,前者才20歲,並非修讀電影,卻膽粗粗開拍作品,更用上電影從業員也怕怕的小演員——狗仔,帶出一段尋親故事;後者則特地為一段關於70年代偷渡故事的短片,拉大隊北上取景,希望在場景、服裝、對白用語等各方面,營造出40年前的感覺,真是少點工夫也不行。

不求穩陣

拍電影,最困難是控制得宜,最好玩是出乎意料。回想起6個月的製作期,3位新鮮人都有說不盡的體驗,Judy說:「開拍前,因學校行政過程需時, 鮮浪潮所發放的資金未能如期到手,使我們遇上周轉問題,當初有想過放棄……幸得一班朋友支持和鼓勵,令我明白到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咬緊牙關下,最終都能完成它。」拍攝期間,經常望天打卦的Queenie則形容製作過程是「鑊鑊新鮮鑊鑊金」!「影片多是外景,除了受天氣影響,拍攝時曾發生不少意外,試過外景車跌落坑,也試過走了大半句鐘只為拍一個鏡頭,甚至試過因燈架倒塌,令村民的居所受損……變數難料,但見到效果理想,也是值得的。」

至於阿朗,自言拍攝不求穩陣,但求「意外」頻生,他說:「因為有些事、有些感受想表達,我才選擇電影這一媒介,目的是要追尋那亂打亂撞的火花,激發意想不到的靈感。」

不會停步

作為追夢者,3人無不懷有一腔熱誠,但原動力並非來自得獎光環,而是希望能認識自己。首次執導的Judy認為,參展是給自己一次機會:「鮮浪潮是一個很好的平台,由當初做演員,到現在執導筒,讓我這類甚麼都不懂的人,也有機會試探自己的可能性。」Queenie則表示,嘗過自編自導的經歷,察覺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像處理和平衡大局這方面,真的有需要好好學習;期望可以繼續創作,從中了解自己。」同樣地,阿朗在拍片過程中也找到自己的進步空間:「尤其是比起別人的好作品,我仍需努力,希望日後有更多的沉澱與經歷,令自己繼續進步。」

浪潮過後,眾人將回到本來崗位,但他們沒打算停下腳步,仍會找機會鍛煉自己;引劉青雲於《I Can't Live Without A Dream》的一句對白——「你信自己行,就一定行!」來形容3人的心態,最貼切不過。

關於「鮮浪潮」

2005年起舉辦,旨在發掘具潛質的年輕電影人,提供學習、創作及展示作品的平台。參與者需於6個月內拍好一齣不超過30分鐘的短片,競逐「最佳電影」、「最佳劇本」、「最佳攝影」以及「最佳創意」等4個獎項,過程中可獲資金及資深電影人指導。今年,本地競賽短片有39齣,所有參展影片之劇照及預告片現於K11購物藝術館展出(展期至2014年1月6日),公眾可免費參觀;短片則會在「鮮浪潮2013–國際短片展」中放映,映期為12月6日至15日,門票已公開發售,詳情可瀏覽www.freshwave.hk。

查詢電話:2827 8786

莫穎彤(Judy)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畢業,修讀「多媒體及創意廣告」,曾以女主角身份參演2011年鮮浪潮「公開組」最佳電影《朝生暮死》及IVE微電影《It's青春-叄之媽媽無雙》。現於麥曦茵工作室Dumb Youth擔任助理編劇及演員。

廖景誼(Queenie)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畢業,主修「數碼視覺設計系」,曾於天馬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及為獨立電影《哭喪女》擔任製片助理。現為高攝製作公司助理編劇及剪接,《督卒》是其首部公開參賽作品。

陳健朗(阿朗)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畢業,曾奪得2011恒生銀行華人青年短片創作大賽(公開組)最佳導演季軍及「第8屆台灣金甘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現為自由身演員,並與友人成立Donkey Production廣告及製作公司。

撰文:江蔚賢

部分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