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近年第二大致命疾病,更有愈來愈年輕化趨勢,如近10年的患病個案中,近兩成人均屬50歲以下的年輕組別,情況令人擔憂。患者年輕,原來跟都市生活息息相關,由高脂飲食、少運動與吸煙等不良習慣引起,當中以肥胖、高血壓及高膽固醇人士的風險更高,而病發時往往毫無徵兆,令人防不勝防!
楊宗謙醫生指出,心臟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跟都市人經常外出用膳、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工作、少做運動有關,「據了解,本港50歲以下的心臟病發個案,10多年間飆升逾1倍,而當中的患者又以男性為主。普遍認為心臟病成因是三高,包括高膽固醇、高血壓與高血糖,這其實與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有關,因外出用膳時,食物油、鹽及糖分一般較高,容易導致脂肪及膽固醇積聚,於心血管內形成粥樣斑塊,當斑塊破裂,便會堵塞心血管,並導致心臟病。此外,吸煙也令心臟病發機會大增,因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刺激心跳加速,並使血壓暫時增高,而一氧化碳會降低心肌的含氧量,兩者加在一起時,會引致動脈硬化。」
據楊醫生表示,心臟病有以下多種病徵,包括心絞痛、胸部呈壓迫感,劇痛可擴展至頸部、手臂及下顎,心律紊亂、水腫、氣促、冒冷汗、暈眩、乏力、惡心與作嘔。然而近年的心臟病患者,病發前則毫無徵兆。楊醫生續指︰「輕微心臟病患者,可能在走路或上樓梯時感到心口痛,休息一會,便得以紓緩。然而多次病發後,心肌有機會已壞死並導致心臟衰竭,並增加死亡風險。然而,大部分心臟病發個案,在病發前一刻也全無病徵,部分患者在病發一刻時才感到心絞痛、全身乏力、冒冷汗及暈眩等,嚴重者在病發時更會心臟停頓,導致死亡。」
要預防心臟病,最好的做法是由生活做起,如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少吃肉類、肥膩及膽固醇過高的食物,配合有氧而適量的運動,戒掉吸煙及飲酒等不良嗜好。楊醫生補充,定期驗身也非常重要,「留意身體變化,一些看來跟心臟無關的小毛病,如持續牙骹痛及左肩疼痛等,也可能跟慢性冠心病這類心臟問題有關。」
撰文︰戴寶瑩
鳴謝:楊宗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