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饞嘴者而言,糖尿病可謂聞之色變,因許多人皆認為糖尿病患者需要特殊飲食——戒甜、戒澱粉質等,喪失了不少享受美食的機會。然而據營養師指出,其實只要食得其法,糖尿病患者亦可以如其他人般正常飲食。
到底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持守甚麼原則?註冊營養師何智衡(Douglas)表示,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每天只需控制吃的分量,並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劃,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他說:「應依據飲食計劃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肉魚蛋豆類,並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經加工的豆類、蔬菜、全穀類,反之應盡量減少食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肥肉、皮、動物性油脂(豬油、牛油、雞油、鵝油等)、棕櫚油、椰子油、加工食品(香腸、貢丸、蝦餃、燒賣、魚皮餃等)以及全脂乳製品(全脂奶、奶油等)。
此外,含反式脂肪酸的油脂,如奶油、酥餅、油條等及其製品如糕餅類、西點等,亦應盡量少吃。至於烹調時所用的油亦要注意,宜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特別是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烹調用油為佳,如橄欖油、芥花籽油、花生油、菜籽油等。飲食方面盡量清淡,不可過鹹,避免進食加工或醃漬的食物,烹調食物宜改用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
然而遇上節慶,很難遵循以上的飲食指南,對此Douglas認為只要懂得作食物換算,如患者食用糭子、月餅、年糕等,或是含糖食物如糖果、煉奶、蜂蜜、汽水、果汁、中西式甜點、蛋糕等,又或玉米、馬鈴薯等主食類食物時,便需扣除其他含糖食物如米飯的攝取量,以維持固定的每日總糖量攝取,血糖才會穩定。他稱:「糖尿病飲食係以正常飲食為基礎,藉調整其熱量、蛋白質、脂肪及糖類的攝取量,達到血糖值控制良好的一種飲食。故此,選擇含糖食物是絕對必要的。問題是要保持良好的血糖值,關鍵在於懂得把食物分門別類後,再加以簡單計算當中糖分的量,繼而進食相應的分量來控制血糖升幅穩定。」
此外,如果大家不了解食物標籤上的真正意思,便很容易墮入「糖衣陷阱」,有可能會影響健康,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例如不加糖是否等如不含糖分?Douglas直言這並不表示食品本身就不含糖分,如市面上一些標榜不加糖的果醬,其實果肉就含有大量果糖,所以就算製作過程中再沒有加入糖分,食品本身已含有大量糖分。又或許多人喜愛選擇一些「低脂」食物,以為其熱量必定很低,但其實不少低脂食物都含有大量糖分,熱量根本與全脂食物相差不遠,最佳的例子是一些甜類零食,如雪糕和甜餅乾,此類食物大多數的含糖量都很高,有些甚至八成或以上的熱量都是由糖分而來,多吃一樣會致肥。另外,輕怡又是否等如低熱量?根據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指引,輕怡的定義是每分量比同類型食品的「正常版」少三分之一熱量,如果「正常版」食物的熱量很高,就算「輕怡版」減少了三分之一熱量也只是微不足道,通常薯片便是一個最佳例子。還有輕怡亦可用來形容食物本身的顏色,例如一些標榜「輕怡」的黃糖,其實只是顏色較淺而已。因此,大家為了健康着想,還是要認清食物標籤的真面目方為上策。
撰文:司徒德琳
部分攝影:張錦昌
鳴謝:註冊營養師何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