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界代表Bib Overalls

現今的時裝設計講求時尚觸覺,獨特的剪裁及款式成為了最重要的元素,但在工業革命時期,時裝設計在於實用性,為生活帶來方便,就如設計師會因應不同職業需要而設計出合適的工作服,當中以Denim打造、專為勞工階層而設的工人褲(Bib Overalls),便在整個Fashion History上擔當了極有意義的里程碑。這種原本出身於基層的服飾,經過「歲月的洗禮」升格為Workwear代表,過程絕不簡單兼且有血有淚,現在就由18世紀歐洲的勞工時代開始娓娓道來。

獨特穿着概念

今時今日看到的工人褲款式,其實在18世紀時並未真正成形,而「Overalls」只是一個服飾的抽象概念。由於在17世紀充滿了天災及戰亂,不少城鎮和村落都受到戰火的牽連,令各國政府在戰後都專注於修復工作,所以當時的勞工階層都要面對猶如廢墟般混亂的工作環境。

為了讓平日穿着的服飾保持整潔,約於1750年開始,工人便有了「褲中褲」的穿着概念,就是在休閒褲外再穿上一條以吊帶 (Suspenders)掛於身上的闊身牛仔褲;而這個概念慢慢發展下來,就演變成工人們在工作時的特定工作服,直至1800年才被「真正」的工人褲取代。

現今款式面世

當時的工人少不免要從事體力勞動,「褲中褲」的概念雖然能避免休閒褲不受「損傷」,但上身的衣物難免會遭殃,所以到了19世紀初,工人便開始將圍裙(Apron)掛在身上,形成了現今「工人褲」的雛形。因為圍裙使用起來較為累贅,工作時極為不便,當時的勞工便忽發奇想,將圍裙及吊帶縫合在牛仔褲上,Bib Overalls便正式誕生。當然,其後工人們逐漸加入各種小細節,就如Nails Pockets、Hammer Loop等等,讓工作時更得心應手。

工人褲慢慢取代了以往的概念成為了工人間的主流服飾,為了識別不同的工種,更發展出「專屬」的顏色,就如油漆工的工人褲就會以白色為主,藍色條子的款式則是鐵路工人的象徵。

軍事戰爭用途

這種實用性高又耐用的服飾,除了被工人於勞動時廣泛使用,連軍人也參一腳!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由於Overalls工人褲實在太實用,設計較為闊身舒適,穿在軍人身上時便不夠莊重,所以當時軍用的工人褲會較為修身,而綁腿的設計則被保留,從而減輕步兵於泥濘行走時的不便。

初時,工人褲於軍事應用的目的還是以保護軍褲為主,直到十九世紀初,國家的軍法才宣布以工人褲取代軍褲,這個行徑可算是當時工人褲於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因為這是第一次將工人褲正式視為「服飾」,而不是專注於保護功效的「配角」。

闖入時裝領域

雖然在勞工界略有人氣,但始終是較為平民的穿着服飾,所以當時並未得到大眾青睞。直至20世紀初期,階級觀念的同化令大眾開始認同這種偏重於實用性的服飾,美國品牌Blue Bell Overall Company(為著名牛仔品牌Wrangler的前身)便看準商機,開始將其帶入時裝世界,而這種被視為「男性化」的衣着,更因為女士開始投入工作市場而發展出女裝設計。

20世紀中期電影業發展蓬勃,John Wayne、Clint Eastwood、James Dean等著名影星穿着工人褲以Cowboy造型登上大銀幕,更令工人褲的熱潮登上高峰。工人褲在20世紀可算是風靡潮流界的時尚服飾,可惜熱潮並未持續,現時在街上更是「買少見少」,但工人褲在Workwear的歷史上仍然有着不可被取代的重要位置!

撰文:霍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