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CEO談中國崛起

1億8千萬港元,當代中國藝術家曾梵志的畫作《最後的晚餐》,成功於香港蘇富比40周年晚間拍賣創出天價,不但轟動藝術界,亦為本港拍賣史寫下歷史一頁!

作為首間扎根於香港的國際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s)的拍賣生意額由1千萬發展至40億,見證着中國於拍賣市場的強勢崛起,這包括中國藝術品的成交價屢創新高,以及內地買家不斷增加。像剛過去的拍賣會,便以超過41億港元收槌,刷新國際拍賣行於亞洲拍賣的總成交紀錄。

連破紀錄

1973年,蘇富比於香港設立辦事處,成為第一家在港扎根的國際拍賣行,當年朱湯生先生(Julian Thompson)在酒店舉辦首場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吸引了不少東南亞以外的收藏家及專家參與,成功令亞洲拍賣市場步向國際化。40年來,蘇富比於亞洲的拍賣類別不斷增加,而香港更是蘇富比3大拍賣中心之一,僅次於紐約與倫敦。事實上,蘇富比的春秋二拍一向備受矚目,月初舉行的40周年晚間拍賣,更一次過刷新多項成交紀錄,包括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以億元天價打破當代亞洲藝術品的拍賣紀錄。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Kevin)表示,是次40周年拍賣會動員公司上下,各人透過跟收藏家、專家的聯繫,搜羅了不少精選、真確且新鮮的珍品,像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趙無極的《15.01.82》都是之前從未出現於拍賣市場,還有常玉的《八尾金魚》等珍品,因此造就了16項破紀錄成交,令他十分難忘。

北望神州

回顧40年的業務發展,Kevin表示,拍賣市場最明顯的改變是買家結構的不斷變動,尤其是近年湧現大批中國買家:「2004年,涉及內地客人的成交只佔亞洲拍賣市場4%,現在已增加至30%,單是今次秋拍,中國買家便比去年增加15%!基於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熟悉及認同,中國買家特別鍾情瓷器和書畫,而對於歷代皇帝的玉壐、印章、寶劍等珍品,願意付出的價錢遠遠比香港和歐洲買家高。近年,當代中國藝術品亦非常受歡迎,包括油畫、當代水墨、雕塑、家具等;此外,珠寶、翡翠和洋酒亦備受追捧,早前便有16場洋酒拍賣是『白手套』(全數賣出),反映內地對奢侈品需求甚大。」

有見及此,蘇富比早於1994年已在上海設立辦事處,同年開始在內地舉辦拍賣巡展,而隨着內地藝術品交易中心漸漸轉移到北京,蘇富比亦於2007年增設北京代表處,甚至把內地巡展延伸至成都等西部市場。

突破傳統

「蘇富比是第一間在中國取得拍賣牌照的國際拍賣行,現時主力拍賣當代畫作、珠寶、鑽石、鐘錶等非文物貨品;期望當局日後能放寬對外資拍賣行不能拍賣中國文物的法例,令內地的拍賣會能進一步迎合買家口味,令香港能主攻國際市場!」

除了擴充業務版圖,蘇富比於這些年來亦不斷作出轉變,去年5月更成立「蘇富比藝術空間」,透過舉辦展覽、講座及其他藝文活動,突破以往只於每年4月、10月進行春秋二拍的傳統模式,讓客人能365天體驗及享受蘇富比的藝術世界。Kevin說:「我們希望營造一個藝術氛圍,借助Gallery舉行Selling Exhibition,買家可近距離欣賞畫作,並可即場購買。我們又會提供私人洽購服務,不僅藝術品,亦可以是珠寶、鐘錶,讓Gallery同時擔任零售和拍賣會場角色,為買家增加選購貨品的渠道。長遠來說,蘇富比不再是一間Auction Company,而是朝Art Business的方向邁進!」

40年的故事

2013年是蘇富比扎根香港40周年,繼早前舉行40周年晚間拍賣,蘇富比又製作了40條錄像訪談短片─—《40 Days | 40 Stories(細說蘇富比亞洲四十年)》,記錄過去40年的重要時刻,包括為人津津樂道的歷史性拍賣,一眾專家更會公開鮮為人知的趣聞逸事。同期推出的紀念特冊《蘇富比亞洲四十年(Sotheby's 40 Years in Asia)》則透過63​​位重要收藏家、藝商及蘇富比專家的深度訪談,呈現亞洲藝術市場之變遷。

撰文:江蔚賢 

部分攝影:方偉堅

部分相片:由香港蘇富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