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談及華人(主要是香港)的武打電影及動作設計,近年正出現疲態。當這邊廂青黃不接又欠缺創新時,另一邊其他國家的動作片卻追趕上來了。就算泰國Tony Jaa因為太久沒新作人氣回落了不算在內,韓國的武俠片已是愈來愈受注目;日本電影的動作水準也有所進步(例如早前的《GANTZ殺戮都市》就很不錯)。
而近期荷里活電影的武打,則更漸漸摒棄了「花架子」的炫目打鬥,擁抱更真實的格鬥元素,例如《救參96小時》的武打動作,採用了著名的以色列軍警格鬥術Krav Maga為主;《叛諜追擊》系列裏主角所用的則是在美國甚流行的菲律賓武術Kali;MMA綜合格鬥在荷里活電影出現得更頻密,也有好幾個殿堂級MMA拳手轉型做動作演員。沒有了飛來飛去的連環高踢,一切講求簡樸狠辣與動作實感強烈,這已經成為荷里活電影的新潮流。而上述這些挑戰和轉變,對港式武打都是重大危機。
昨天提及的網上訪談文章《華人武打電影所面臨的挑戰?》,受訪者張海就指出了香港武指傳統的好些缺失,譬如犯上許多香港人「搵食」習慣,就是靠小聰明過關,而缺乏認真學術研究和蒐集資料,於是出現了如唐朝的主角拿着明、清朝刀劍的笑話。
當然我認為這類例子也不能全怪武指,其實以荷里活的電影來說,分工都會更仔細,並非所有跟武打兵器相關的項目都由動作指導包辦,例如拍古裝片/奇幻片會有古代兵器和歷史劍術專家來幫忙,要拍特務則找軍警近戰格鬥的教練提供意見。香港電影過去靠着靈活變通與生猛衝勁打出名堂,但在專業較真這方面,確實還有待改善。
(本欄逢周一至周四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jozev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