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éjà Disparu,源自文化理論家Ackbar Abbas的著作《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作者的定義是:「那種一直以來的新奇特別的感覺已經不在了,我們所剩下的只有一堆陳詞濫調,或者一堆從未有過的回憶。」
變化,才是不變的定律,不知不覺間,我們對「變化」之態度也產生變化,逐漸處之泰然、視若無睹,甚至麻木起來,就算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物事。策展人陳浩揚借用Déjà Disparu策劃展覽,邀來4位本地藝術家——何兆基、鮑藹倫、黃志恒及余偉建,以多媒體創作表達這種似有還無的集體意識。
這幫藝術家自90年代起已對城市轉變有深切體會,在策展人穿針引線下,每件作品均能挑動港人的觸感神經,從麻木中猛然一醒。
是次展覽由「變化」出發,卻不談人面全非,而是集中探討人心的轉變。「今天,我們對於地域和時間的集體意識已開始模糊、麻木,是因為接受了空間的急速改變,還是因為忘記了過去是怎樣的?」策展人陳浩揚點出展覽主題,並通過精心編排,為展品「增添」對比效果,引起反思,像《我住石硤尾1954~2006》表達出小市民的無力感,對面則是《飛行機器》,展示人們想飛的欲望;又如《循環影院》播放車來車往的流動狀態,寓意瞬息萬變,對面則掛着《HKG》系列,展示一件件烙印於港人腦海的香港大事。
陳浩揚又表示,展覽邀來4位90年代的藝術家參與,是因為欣賞他們擁有頑強生命力,能夠靠一己之力尋找生存空間,而且各人於過去曾創作不少有關城市空間的藝術,作品別具一格,正好讓人們以另一種方式正視城市記憶的缺失,找到只存在於獅子山下的共鳴。
是次參展的藝術家均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鮑藹倫是一名職業放射科技師,卻熱愛視頻藝術和媒體藝術的創造性,曾擔任音樂短片導演、電影攝影師等;黃志恒是香港Para/Site藝術空間的創辦者之一,參展經驗豐富;何兆基是浸大視覺藝術學院副教授,先後參與過第23屆聖保羅國際雙年展及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至於余偉建則是攝影記者,曾出版《HKG》和《我住石硤尾1954~2006》兩本書,部分作品更被收錄在香港文化博物館。
同樣是群展,中環EC Gallery帶來的,是5位中文大學藝術系應屆畢業的年輕藝術家——何冠廷、沈軍翰、曾思允、王思薇和唐錦婷。展覽以「Cloud 9」為名,寓意藝術家對創作極度專注與狂熱,非常接近英文俚語「On Cloud Nine」的忘我狀態。展覽中,5人各自以其迷戀的創作媒介,從感受日常生活中無可避免的各種憂慮、恐懼與孤獨等情感,探討有關「失重」「輕盈」的差距。
地點:中環畢打行6樓藝術門畫廊
展期:星期一至六(至9月4日止)
開放時間:10:00am~7:00pm
網址:www.pearllam.com
撰文:郭鎧琳
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