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劃分18區,區區有特色。例如:中西區華洋雜處,灣仔區充滿懷舊風情,油尖旺區地道親民……要了解本土文化,最好從自己的社區入手。像葵青區,有貨櫃碼頭、青馬大橋、藝術工廈等特色地標,而為體現該區工業與藝術的創新融合,葵青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再度舉辦「認識葵青體驗計劃」,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帶領青少年作社區深度遊,並製作「觀感隧道」,讓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葵青區。
葵青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去年已推出「認識葵青體驗計劃」,帶領區內中、小學生走出課室,認識社區。今年,委員會再接再厲,繼續與和富領袖網絡(香港演藝學院) 、荃灣及葵青區中學及小學校長會協辦2013年度的「認識葵青體驗計劃」。今年計劃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4個藝術工作坊,而第二部分就是製作及公開展覽「葵青觀感隧道」。活動製作經理黃誠鏗表示:「去年的工作坊以藝術創作為主,今年則偏重與科技有關的技術教授,因此開辦了燈光、音效、巨型道具製作及攝影拼貼模型(Fotomo)工作坊,並找來演藝學院的畢業學生、知名的Fotomo導師葉家偉擔任工作坊導師。」
工作坊的對象是葵青區中、小學生,共招收了80名學生,每個工作坊20人。工作坊為期4星期,學員將在9至10堂課內,走進社區取材,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攝影、收音等任務。
其中就讀迦密愛禮信中學的中三學生梁靖怡表示:「我很喜歡拍照,所以參加攝影拼貼模型組。只是拍一張照片,剪剪貼貼就可以了,但經過葉老師指導,才知道要做一個街市攤檔的模型,要拍很多照片,還要仔細觀察每個景物細節。」
而參加了音效組的棉紡會中學中三學生鄭綺薇,則對現場收音很感興趣:「我們到青衣的涌美街市作現場收音,那是香港少有的舊式街市,以前經過這裏完全沒有細心留意,但今次放慢腳步細聽每一個攤檔的聲音,才發覺這裏充滿了人情味。」
活動第二部分的「葵青觀感隧道」項目,由參與工作坊的學生和導師合力製作,分成葵青漁港、溫情市集、工廠貨(車立)、工廈藝術、閃閃鴨、貨櫃碼頭、青馬大橋和展望未來8個區域。
「葵青觀感隧道」大約可容納20人,製作相當認真,它曾於8月初開放予公眾參觀,雖然展覽已結束,但為參與的師生們帶來探索社區的動力。黃誠鏗表示:「隧道內部分道具、展品都是學員在工作坊內完成的習作,尤其是隧道內的音效裝置,幾乎全部都是由學生親手完成,他們很投入,僅用了3天,整條隧道就大功告成了。」
除了動手製作,學員還會化身成為導賞員,帶領參觀者一邊在隧道內穿梭,一邊講解每個區域的特色;令學員能清楚了解到葵青區文化的同時,更鍛煉其表達能力。
網址:www.kwtdypc.org.hk
撰文:李潤康
部分攝影:陳富權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