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腐皮營銷」

香港曾有一家壽司店非常著名,它成名的方式有些特別,就是出名難吃,菜式也古靈精怪不知所謂,有趣的是因為這「特色」在網上瘋傳,反倒幫助它生意滔滔,不少人為好奇或者朋友間開玩笑而特意去幫襯,說是要「考膽量」,捱完難吃的一頓後又在網上貼出經歷,推波助瀾;而該食店似乎見機不可失也有意配合,菜式愈弄愈離譜,鹹魚壽司、梅菜扣肉壽司、咖喱壽司等層出不窮,於是形成一時風潮。

近期內地電影市場也出現一個類似現象,叫「差評營銷」,「差評」在香港地道網語就是劣評——或者用再調皮一點的網絡詞「腐皮」(「負評」的諧音)。近月一套電影剛上映不久就在網上被大罵特罵是爛片,劣評漫天,但因此反倒引來許多人想看看此片如何爛法,於是電影票房大收特收,以至有網民懷疑這也是一種另類的營銷方式。最近作家郭敬明的導演作品《小時代》,據報也出現了近似情況;而這種營銷並不限於電影,據知在內地出版市場也有出現。

其實究其源頭,這「差評營銷」早是網絡上成名的常見方程式,觀看社交網,不難找到好些刻意亂罵或者言行極盡惡俗的另類「名人」,成功製造話題吸引許多「粉絲」,再將這特殊知名度轉化成為實際的商業本錢。譬如幾年前開始活躍的「芙蓉姐姐」就是經典例子,原本大量的網上揶揄,反倒成為成名的資本,甚至可為企業做促銷活動賺錢。

這種反常的社會現象,老實說實在無法制止,只因來到大家都習慣急促和淺度閱讀的網絡時代,「話題性」蓋過真材實料,已是見怪不怪。但站在媒體創作的角度來看,就肯定是個令人悲觀的發展趨勢。

(本欄逢周一至周四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jozev1969

喬靖夫‧流行小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