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冬瓜盅

談冬瓜,又怎能沒有冬瓜盅的份兒?天時暑熱,是時候集結親朋戚友到酒樓連湯帶肉把它瓜分,頓時清熱降火,精神為之一振。只是如何才算是好盅,This is the Question。一於深入大廚陣地,了解一個冬瓜盅是怎樣煉成的。

擇瓜記

做冬瓜盅,瓜靚、湯濃、料足,是三大要點。踏進灣仔逸東軒譚棟師傅的廚房,見他手起刀落,把十餘斤重的大冬瓜一分為二。原來要以瓜代盅,肥大肉厚的廣東黑皮冬瓜就最能勝任,要夠實淨墜手,才能通過燉製兩小時的考驗,不怕倒塌。

濃湯是寶

挖出中央圓洞,見師傅放材料又放湯與整個生瓜燉熟,上湯質素直接影響瓜盅分數。師傅的高湯由雞骨、金華火腿、赤肉等帶出鮮味;可惜有些酒家卻因成本關係,不用「頭啖湯」而翻用湯料熬成淡如水的二湯,甚至把冬瓜先蒸熟,再把預先煲好的湯放進去,都是貌合神離的失敗作。

配料新舊鬥

說回材料,選擇沒特別規定,但從前夜香花卻不可少。嬌滴滴的夜香花,跟大冬瓜同樣盛夏當造,為冬瓜盅帶來滿室香氣。譚師傅出品,基本的不變,卻在貴氣和健康上加重注碼,用上貴價菇菌黃耳、如意,又以鮮帶子、蝦仁取代瑤柱、蝦乾,味道較清鮮,更符合現今輕食潮。

撰文:盧振宇 

攝影:林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