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炎熱,「層層疊」的穿衣方式只會辛苦自己,如果希望展露配搭美學,絲巾可算是女生夏日造型的「救星」。輕薄飄逸的材質除了予人清爽感覺,更可以遮掩身形上的缺點。其實最正宗的絲巾是由絲綢製成,在古時中國更只有皇帝家族成員可以使用,日後同樣是社會階級的重要標誌,究竟高貴奢華的絲綢如何成為今時今日潮人必備的Fashion Item?今日便為大家打開中國古老的歷史大門,踏上「絲綢之路」尋覓箇中原因。
由於絲綢的歷史太過源遠流長,所以亦沒有一個很確實的紀錄,但其實在陝西夏縣的仰韶文化遺址便曾經發現一個蠶繭,研究人員估計蠶繭是產於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間,證實了古中國已經有運用蠶絲製作絲綢。而當時的人信奉皇後嫘祖為絲綢女神,相信只有女生才可以織出上等絲綢,所以當時只有女生才可加入絲綢製造的行業。
但礙於技術有限,當時絲綢的出產並不多,所以只會供給王族成員使用,由社會上最高階級「專用」了達1,000年之久,才開始慢慢滲透到社會中其他階層。於漢朝期間,有人根據黃金衡量絲綢的價格,更是皇帝與部落用作外交的禮物,可見絲綢在古中國是非常奢華珍貴。
中國可算壟斷絲綢市場接近1,000年,直至公元2世紀,中國人開通了一條往西方的道路,當時的西方商隊便運用這條道路與中國商人交易絲綢,所以被稱為「絲綢之路」,令中國的絲綢之名得以傳揚開去。
但其實在公元前30年,中國已開始與古羅馬進行貿易,令絲綢進一步邁向世界。但當時販賣的都是絲綢的成品,原材料被禁止流出中國,任何人企圖出口桑蠶或桑蠶卵更會被判處死刑!後來養蠶技術通過頻繁的外交傳遍亞洲及中東地區,在很長時間後,絲綢的生產技術最終因為十字軍東征而傳入西歐,自此中國便失去了「絲綢之國」的地位,但由於多年工業化生產的經驗,時至今日,中國仍然是出產絲綢的主要國家。
自從生產技術傳遍世界後,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絲綢亦出現了多變的發展,就如中國出產的絲綢多為刺繡,更以象徵中國的龍、菱格、圓形等圖案為主;法國以絢麗的染料色彩加強了構圖。中東地區喜歡用金、銀絲線交織出不同的圖案,以營造奢華的感覺;而英國則重視紡織業的整體發展,所以亦加強了大麻和棉花的生產技術,更將絲綢加入在設計中,從而研發出更多變化的布料。
工業革命的開始,多款織布機的出現令絲綢的生產開始標準化並開始普及,但因為常用於製作高級服飾,所以用家還是以有地位的官商人家為主,飄逸柔軟的感覺更特別受女士歡迎。
到了1845年,大規模的疾病在桑蠶中傳播,養蠶及絲綢生產變得困難,令絲綢的價格上升,而且逐漸開放的階級觀念亦令絲綢的重要性下降,最終令熱潮慢慢減退。而法國工業家Hilaire de Chardonnet伯爵更在1884年發明了人造絲,質料與天然絲綢相若,但成本卻非常低,進一步取代了天然絲綢成為製作服飾的主材料。
今時今日,純粹以天然絲綢作為材料的服飾已經「買少見少」,市面上各種絲巾都混合了合成纖維、尼龍等材料,款式更是花樣百出,但很多人都相信天然絲的質料比合成纖維更好,所以不少設計師仍堅持以天然絲綢製作絲巾,而且價值不菲,是現今不少時尚名媛用來展示身價的「武器」。
撰文:霍仲賢
部分攝影:謝孝祥
模特兒:Lany@Rolemodel
化妝及髮型:Carmen Chung
查詢電話:(a)2881 0828、(b)2549 4999、(c)2840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