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鼓響,端午臨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港、澳、台都享受端午假期。端午節,應節活動是扒龍船、食糉子,據說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忠君愛國,多次向君主忠諫,最後卻被貶逐;後來,屈原在汨羅江投水自盡以示清白,不與奸黨隨波逐流。當地人擔心江裏的魚啄食其遺體,紛紛划船到江心,把食物投放到水中餵魚,同時亦爭取時間打撈屈原遺體。後來,划船演變成賽龍奪錦,投放食物到江中演變成家家戶戶食糉子……
不過,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周朝,農曆五月初五已是傳統端午節。「五月五日,蓄蘭而沐」,是一個搞好夏季衞生,預防夏季流行病的大日子。蓄蘭而沐,就是用艾草、香蘭煲水沐浴祛寒除濕,引導人體的正氣抬頭。再加上在家門上懸掛艾葉、菖蒲,表面上是驅鬼鎮邪,實際是利用這些芳香植物作淨化空氣、殺死細菌。人們又會縫製香袋,掛在身上,防治夏天的皮膚痕癢,飲雄黃酒,扶正辟邪,提升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