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風之子」的陳敬然,曾是滑浪風帆運動員,年少時一直隨風拚搏,備戰、比賽再備戰,風雨不改……直至一天被親兒的哭聲「刺痛」,才驚覺親情是需要用心維繫,於是選擇盛年退役、全職湊仔這條路。
「照顧兒子,好開心!我們去了很多地方,雖然不算特別,但真的好開心……」「好開心」三字說了又說,看得出這位好爸爸有多Enjoy,事實上,對於教育孩子,陳敬然也選擇親力親為,以屋企作教室,以生活作教材,借題發揮,絕不跟風!
重視家庭,喜歡小孩,令陳敬然加入早婚行列,23歲結婚,26歲已榮升爹哋。奈何那段日子仍是事業衝刺期,陳敬然常要出國集訓或參賽,跟兒子陳靖見面的時間少之又少,令父子關係變得疏離。「囝囝歲半之前,我和他很少見面,1年差不多有10個月不是在一起。他知道有爹哋存在,卻不知爹哋去了哪裏。每次回家,他對我都很冷漠,很Sad!試過有次乘夜機返港,回到家已是凌晨,那時囝囝約1歲大,與太太一起睡,他見到我,像撞鬼似的,哭到收不了聲,我問太太是否要出廳睡,她說不用,結果他一哭就是45分鐘,哭到睡着了,當下的心情像被針刺一樣……」
作為滑浪風帆運動員,35、36歲仍有足夠體能應付,但陳敬然未夠30歲已毅然退役,原因之一正是希望騰出更多時間陪伴兒子。「本身沒有聘請傭人,退役後,照顧兒子的任務亦落在我身上,那半年時間好開心,日日跟他玩,一起吃飯,一起午睡。我們去了很多地方,雖然不算特別,但真的好開心。後來,我要重返校園,兒子也開始讀K1,於是每天送完他上學,就輪到自己上學……」
不說不知,陳敬然跟太太為了兒子能健康成長,早已看過不少幼兒書,對育兒自有一套獨特想法。「兒子沒讀過Nursery,也沒參加過甚麼語文班或興趣班,入學前,全由我們夫婦充當老師,並拿日常生活接觸到的東西作教材,拉鏈也可玩一餐。太太本身是幼稚園老師,負責教勞作、剪貼、規矩、禮儀等,又會自製一些教材,我則負責戶外活動、音樂和運動。此外,我們又會一起講故事,每晚都過得很充實。」
陳敬然表示,兒子較自我中心,K1面試時,發覺他最欠缺的,不是語文能力或面試技巧,而是溝通、待人接物的能力。「兒子跟大人溝通OK,跟小朋友相處則有待改善,於是我們安排他讀Playgroup。沒想到報Playgroup是那麼誇張的一回事,中心早上9時辦公,7時已有很多人排隊,幸好有朋友把輪候籌讓給我。其實報甚麼也沒所謂,重點在於有一班小朋友陪兒子一起玩,讓他知道要跟別人分享、交談。讀了兩、三個月,溝通能力果然加強了不少。」
陳敬然16歲開始擔任全職運動員,10多年運動員生涯屢獲殊榮,曾兩度奪得亞運會男子輕量級米氏板金牌。問到兒子有否遺傳其運動細胞,他認為言之尚早。
「兒子一點也不怕水,7個月大已到泳池游泳,每次向他『潑』水,他都表現得好開心。今年暑假,我計劃安排他與幾位年齡相若的小朋友一同玩滑浪風帆,多些小朋友,他會開心一些。我不一定要他喜歡滑浪風帆,但希望他將運動變成生活一部分。會否栽培他成為運動員,順其自然吧!畢竟一個運動員能否成功,視乎很多因素。當然,我希望他像自己,有獨特的Character,做自己想做的事,賺得多錢、考得高分,那又如何!難道考試考得不好,就代表一個人沒可取之處嗎?」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