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將至,香港人總習慣買大量糖果和禮盒去拜年,聚會過後又餘下大量食物。與其浪費,倒不如捐給「食物銀行」。食物都有銀行?這服務近年經常聽到,能幫助有需要的人之餘,更可物盡其用推廣環保,值得支持。不過是否任何食物都收?領取食物又有甚麼資格?除了食物外,香港有沒有衣物、家電或日用品「銀行」?馬上拆解一下!
(解密):
全球貧富懸殊問題加劇,而食物銀行主要為低收入家庭提供食物援助,日常運作是將各界捐贈的食物儲存起來,再免費分發給有需要人士。原來全球第一間食物銀行,早於1967年由美國人John Van Henzel成立,名為St. Mary's Food Bank(聖瑪莉食物銀行),當年他目睹一位撫養10個孩子的婦人為搵食物而煩惱,靈機一觸開設食物銀行。
香港近年亦開設了不少食物銀行,包括主要服務觀塘街坊的拾落穗者社區食物銀行、香港聖公會褔利協會的恩澤膳等。當中於2003年成立的眾膳坊,其企業拓展高級經理張達昌表示:「聖雅各福群會旗下的眾膳坊屬香港首間食物銀行,食物主要是有心人士及機構捐贈,除了提供食物援助,會方還針對一些缺乏工具或難以在家煮食的人士,在石硤尾的中心提供免費午膳服務,2012年更推出晚膳$10飯盒服務。」
(解密):
為了將資源集中畀有需要人士,食物銀行對收到的食物和受助者都有一定規限。張達昌表示:「食物當然要冇壞、冇過期,其次種類集中在米、麵等主糧,以及罐頭、餅乾等副食品上,曾經有人想捐贈熟食,但我們考慮過後最終婉拒,主因是熟食較易變壞,有機會在運送途中孳生細菌。」有沒有收過一些特別的食物呢?他續道:「如果打邊爐買多咗肥牛凍肉,只要未解凍的話,我們都會收,此外亦收過新鮮蔬菜,甚至連樽裝冰糖燕窩也收過。農曆新年期間收得最多是糖果和餅乾,不要以為糖果價值低,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連『金莎』都未食過。」只要食物達5個生果箱分量,只需打個電話更會有上門運送服務呢!
(解密):
雖然不是正式名為衣物銀行或家電銀行,但不少機構都提供與食物銀行相似的服務,回收衣物、日用品等再供給有需要的市民。當中包括救世軍的舊衣回收服務、聖公會的愛心玩具銀行、為小童群益會籌款的「書出愛心十元義賣」書籍回收等。尤其以救世軍較人熟悉,其助理總營運主任趙錦超表示:「救世軍自60年代已提供舊衣捐贈服務,收集到的衣物會經過分類和消毒,部分將轉贈畀有需要人士,其餘會分發到救世軍家品店,以低於市價一半發售。現時全港有14間救世軍家品店,除了衣物,我們還會收電器、家具、玩具、書籍等。較有印象是曾有人捐了一架車來,總不能泊在家品店等人買吧?最後還是經車行賣了出去;另外有一次收到一座鋼琴,放在家品店好像不太適合,經社工轉介後,將鋼琴送給了一位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可見香港人相當有愛心。」
以眾膳坊為例,申請援助的家庭每月收入要在政府入息中位數55%以下,如現時二人家庭的入息中位數是$15,500,55%即$8,525,每月收入低於$8,525才可申請食物援助。而援助期為6個星期,剛好是申領綜援過程的期限,當受助人取得綜援後,食物銀行便會將資源撥給更有需要的人。
撰文:周仲明
部分攝影:胡振文
模特兒:Kabby(GME)
查詢電話:3586 9944(眾膳坊食物銀行)
2332 4433(救世軍回收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