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的乏味和哲味這兩味都是從自身出發,自己抵受乏味,自己滲入哲味,跟別人沒關係。可是,去到品味的境界,就要用自己的品味去讓他人欣賞,影響他人如何看待語法。
我不打算以跟隨哪個學者,哪個學說來討論品味,因為到最後就會討論到哪所大學、哪個學系、哪個老師了。有品味的人大多沒這麼愚蠢呢!況且品味很主觀,斜陽裏喝法國紅酒,品味不錯;但為了突出而不從眾,斜陽裏喝舊普洱也品味出眾。
所以我打算以思考語言問題的方法來定品味的高低,這做法多少會觸碰到能力的問題,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千萬不要跟不上以下的討論,就覺得自己品味很低,你或許此刻的品味只是保持穩定而已。
決定品味高低,材料沒相干,就以街頭巷尾的語言吧,反正順手拈來,毫不費勁。例如:「阿仔」(來自旺角涼茶舖萍姐)、「八半去火炭食宵」(來自大學生對話)、「安已不、伏已中」(來自網上討論區)、「For我來講」(來自地鐵車廂五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我哋預計番今日嘅溫度」(來自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引號裏的說法不是耳聾理論上應該聽得見,假使你覺得該語料很有趣,你如何提升研究問題的品味呢?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語料前加上「為甚麼」,例如「為甚麼用『阿仔』」,正如我們小孩時常問「為甚麼」一般。我們以解釋語言材料為焦點、為目的,不稀罕只停留於觀察、描述等層次。提問層次提升了,無形中,連帶研究的品味也提升了。
品位的位是位置,是追尋學問層次的位置,位置愈高,品味愈濃,Cheers!
(本欄逢周五、六、日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benjaminauy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