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將至,不少人也會扶老攜幼登高祭祖,平時人迹罕至的墳場,一下子變了眾多家庭的親子場合,着實有趣。但其實墳場還可變作歷史教室,像位於柴灣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其西式庭園設計,風光綺麗,場內的石碑與墓銘,更隱藏了不少鮮為人知的小故事,足夠讓人重新認識「三年零八個月」的慘痛日子……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建於1947年,安葬了抗日戰爭前後壯烈犧牲的軍人烈士,當中以英軍及加拿大軍為主,因而墓地採用西式設計。走入場內,不見香燭冥鏹,也沒有紙紮公仔,取而代之的,有花香、也有鳥語,入口處有一幅紀念碑,當中刻上簡潔悼文——THEIR NAME LIVETH FOR EVERMORE(意指︰他們的名字活到永遠),在日光下靜靜發亮。
據墳場遊搞手——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項目經理Desmond表示,該墳場設計精緻,有歐洲古城影子,加上花草樹木作點綴,予人一份安詳、平和的感覺,而這一切又得歸功於完善的墓地管理。「以場內墓碑為例,統一選用英國最上等的波特蘭石,並由法國廠房刻字;墓與墓之間又必須種花,品種包括滿天星、虎尾蘭、大紅花等,而植株的高度更不能高於墓碑,可見規格十分嚴謹。」
曾多次於墳場作導賞活動的Desmond又表示,墓地是最好的歷史教材,而遊人最有興趣研究的,正是那些墓碑上的軍徽︰「細看墓碑上的蛛絲馬迹,可引起無限幻想與好奇心。例如刻有像『梅花鹿』軍徽的墓碑,代表死者來自英國高地的軍隊,為何他會在抗日戰爭期間為港捐軀?再看另一名只有20多歲的陣亡軍人,又會想到戰爭的殘酷,不禁讓人反問這些外籍軍人離鄉別井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想了解整場戰事的來龍去脈,則可參閱設於墳場入口處的不銹鋼牌匾,上面描述了抗日保衞戰的經過,並附有地圖,標示日軍與英軍的攻防陣勢呢!」
戰爭以外,墓園內還有不少有趣小故事,如加拿大官方每年都會在此舉行悼念活動,2005年1月,加拿大總理馬丁更於花圃內埋下一個時間囊。欲知囊中何物?不妨到此一遊解開謎團吧!
除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外,Desmond推介了另一墳場遊熱門路線——位於跑馬地的天主教墳場及香港墳場,前者歷史悠久,後者則是名人墓園,同樣盛載了多段引人入勝的小故事。
歷史最悠久的墳場之一,有超過兩萬個墓地,包括亞洲影后林黛之墓,碑文刻上其生平,墓旁則有精緻天使雕塑。
已故名人雲集的一幅墓地,包括何東爵士及其妻、革命烈士楊衢雲,而後者的「無名墓」更豎立了紀念碑,詳列其事迹。
遊畢軍人墳場,對本港其他特色墳場感興趣,推薦大家細閱以下兩書,做點Research,下一次打算遊墳場,也可DIY路線圖了。
港島區墳場考察紀錄,介紹安葬於不同墓園的華籍名人墓碑。
資深歷史學者丁新豹博士編著,選了墓園內22名人物作深入介紹,包括遮打爵士、革命烈士楊衢雲等。
交通︰港鐵柴灣站乘坐16M專線小巴於歌連臣角道下車
備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不定期開設公眾導賞團,詳情可致電2291 0238查詢或瀏覽www.cache.org.hk。
撰文︰戴寶瑩
攝影︰盧展程
模特兒︰Elle、Marcus
鳴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