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而 創作從誤會開始

林偉而(William),大家未必對這名字有深刻的印象,但說到去年維園的魚形花燈藝術裝置「動感之娛」,相信謀殺過不少港人相機的記憶體。今年是William從事藝術裝置創作的第10個年頭,回想第一件作品,他笑說當時是以建築師的身份完成,出乎意料地被視為公共藝術。這個美麗的誤會,就此展開了William無休止的藝術旅程。

中秋不解之緣

去年,William用上2,500個小燈籠砌成「動感之娛」,在維園的中秋燈會中展出,大受好評。今年,他舉辦個人展又適逢佳節將至,便再次以中秋為題,創作用600個月餅盒築成的「中秋塔」,應節之餘亦希望提倡環保概念。

「我很喜歡中秋節的繽紛色彩,更喜歡吃月餅,想到年年中秋過後都有大量剩餘的月餅盒,便以富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的『寶塔』來展示,鼓勵循環再用和豐富節日氣氛。」高約4.5米的「中秋塔」單純以月餅盒、夾板和4條鋼絲固定而成,貫徹William簡單、巧妙的風格。

亂中有序之趣

本以為,自小讀番書、長大遊四方的William會較崇尚外國文化,怎料,言談間發現他情傾香港文化。「周遊各國之後,才發現自己最愛香港。香港街市有其獨特的元素,在別處感受不到。就好像北角春秧街街市,人來人往的市集非常混亂,但只要當電車駛過,路面頓時整齊地一分為二,這紛亂的街道上,有它暗藏的和諧之處。」亂中有序的趣味,絕對吸引講求對比勻稱的建築師。

除了香港的地方特色,William從「竹」之中也找到雷同的效果。他表示,竹節的紋理本應各具形態,但集成一體又會顯出其秩序,就好像曾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出的「竹梯」,作品線條簡單,但細看之下皆由不規則的竹梯砌成,工整中見Dynamic。

與眾對話之樂

10年前,William自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建築師,一次意外的機緣,令他覺得自己慢慢肩負起藝術家的使命。「2003年創作的『彩燈大觀園』被傳媒以公共藝術的角度報道後,啟發了我創作出藝術及建築並融的作品,我希望作品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能夠喚起共鳴,誘發大眾思考,做到與眾同樂;因為不同的人對作品都自有一套解讀方式,意見的交流和累積,令作品的內涵更豐富。」

未來10年,William希望創作出可永久留在香港的作品,為建築和藝術的極致作出完美示範。

展覽:《空間之旅:林偉而— 裝置十年》

日期:即日至9月2日

地點:港島東太古坊康和大廈1樓ArtisTree

查詢:2527 1931

撰文:江蔚賢 

部分攝影:胡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