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沒有形容詞的年代

網絡對文化的一大衝擊,是令人閱讀耐性愈來愈低。從部落格到Facebook Status再到Twitter、微博,人們習慣的閱讀長度不斷縮短,相對閱讀較長篇文字的意欲亦愈難提起。區區千字已成「長文」,就算一般幾百字文章,若不能在開首兩三句就引人入勝,網民馬上說再見,只因今日資訊量太大,選擇實在太多。甚至有個奇特現象是:某些Facebook文章或者YouTube的長篇說理錄音,會配上毫無關係的養眼性感正妹圖,只想靠最原始感官能吸引人多留一會。

文章的長度跟養分當然沒有必然關係,短小精悍的幾句能夠勝過長篇大論的廢話;但如果說篇幅短小毫不影響表達深度,那是自欺欺人。

當這種趨勢,再配合人人都可以當發表者的網絡特色時,資訊海洋遭大量膚淺短文「沖淡」,是無可避免的後果。例如今日許多所謂「影評」、「書評」或「食評」,充其量只能算是「觀後感」或「食後感」,沒有深度分析不說(這方面很難要求一般網民),有時甚至連形容詞都欠奉,來去只有「好睇」、「正」、「好味」、「垃圾」、「勁」等無甚內容資訊的斷語。當這類「淺見」成為社交網絡上人們習慣接收的資訊模式,造成的擴散影響更不得不令人擔憂—大家都將失去尋找形容詞的能力。

無怪乎網上常見人們在Starbucks拍飲品放上網。當想表達某種生活態度或氛圍,卻又欠缺形容能力時,借用已有的品牌最為方便。這教我想起小說/電影《搏擊會》裏的主角,要依賴不斷訂購宜家家居產品去界定自我形象。品牌,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詩人,這不免有些悲涼。

(本欄逢周一至周四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jozev1969

喬靖夫 流行小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