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風」的密碼

每逢颱風到來,不少人期待「8號波」而放假一天,但早前吹襲本港的韋森特,卻令天文台自1999年約克後,掛上罕見的10號風球;更貼身的是颱風吹倒海上貨櫃,令數以噸計的膠粒湧入本港。另一颱風海葵吹襲華東地區,造成水災之餘,亦導致多個航班延誤!今年颱風特別多,大家有否想過各風球訊號和數字背後的意義?今次一於請天文台專家和追風發燒友,為大家破解「風」的密碼。

謎團1:點解風球會1、3、8號咁跳,5、6、7號去咗邊?

拆解:天文台學術主任王德勤表示:「現時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訊號,是以境內預測及實時風力作基礎,從而發出1、3、8、9和10號風球。歷年來警告系統其實曾有過1至10號,代表不同風力和風向等。經過多次改良後,1931年改為1、5、6、7、8、9、10號,當中5、6、7及8號均屬烈風或暴風,即持續風力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只是風向分別為西北、西南、東北及東南。為了減低公眾誤解,因此於1973年改為8號西北、西南、東北及東南,即以往的『5號波』等同今天的8號西北訊號。」

另外,每次打風都會聽到「氣象圖」,其實是指經氣象衞星接收到的圖像。要預測熱帶氣旋未來的動向,除了觀察雲團結構和動向,還要分析多種因素如地面及高空觀測資料、大氣環流變化、海水溫度分布等,並以電腦模擬運算。

謎團2:打風時「追風族」常在哪裏出沒?又有甚麼裝備?

拆解:hkstormchaser.net站長Roger表示:「香港追風活動的歷史不算悠久,於90年代互聯網未普及時,當天文台發出3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便是我們出動追風的時候。不少人甚至特意駕車到臨海地區觀看風雨景象。而追風發燒友打風時必定拎住的測風棒,其實是一支手提風速計,它讓我們了解熱帶氣旋所帶來的威力。」

Roger坦言,追風其實屬於危險活動,「追風安全」更成為不少發燒友討論的問題,所以保護裝備尤其重要,最好是穿上防水衣、多功能手錶、護目鏡等。而近年追風族定下幾個最佳追風熱點,包括尖沙咀海旁、中環港外線碼頭、灣仔金紫荊廣場等,當中Roger最喜歡的追風點是紅磡碼頭,皆因自小在紅磡區長大,交通夠方便。

謎團3:早前10號風球吹襲本港,不少大廈的窗戶被強風摧毀,應如何預防?

拆解:點解強風可以吹爆玻璃?中文大學物理系講師陳文豪表示,現時不少大廈的窗戶選用強化玻璃製造,原可抵禦強風吹襲,但由於強化玻璃備有不同強度,加上受風的面積和迎風的方向等因素,如食到正的話便有機會令大廈的玻璃「吹」毀。一般情況下,市民應該在風球訊號發出時,替玻璃門窗以膠紙封好。其實睇電視成日見到人打交叉黐實窗戶,亦有其力學原理,因為打交叉較十字、圓圈等黐法,能令玻璃的受力更均勻,保護性較高。

點解咁快可知道不同地區的雨量?

王德勤表示:「天文台在香港各地區,設有超過20個自動雨量器裝置,利用微處理器技術,將翻斗式雨量器的數據由外站傳送回總部,使天文台可即時接收雨量器的報告。」

追風必備

手提風速計最常見的是扇葉式和風杯式兩種,前者體積較小,但使用時需迎風而立,而且未必能支援10號風球的風力;後者則沒有風向限制,但體積較大。價錢方面則由三百多元至數千元不等,除了可到外國網站訂購外,亦可於鴨寮街等電子儀器店找到。

撰文:譚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