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狂賢:心中有賊(上)

我每周也會和拍檔主持一個電台節目,以推歌為主,並講解歌曲的背景和分析其音樂元素,亦會清談一些與歌曲有關的時事議題。基於這節目的需要,加上自己肉體雖已返港,但靈魂仍留在愛爾蘭,在上周六的節目,我刻意揀選多首和愛爾蘭有關的歌曲播放,其中一首,是Sinéad O'Connor的《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

想起這首歌,皆因想起電影《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一齣以「Guildford Four」和「Maguire Seven」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作品。Guildford Four是指4名被指控為愛爾蘭共和軍、並須為英國Guildford區於1974年的酒吧炸彈案負責的年輕人;而Maguire Seven則是姓Maguire的一家七口,被控藏有爆炸品並提供給前述4人作案。由於案中多人死傷,英國民情洶湧,警方受到莫大的壓力,不惜向犯人嚴刑迫供和隱藏對他們有利的證據,令兩組共11人的被告全部罪成,被判重囚。雖然在他們服刑期間,真兇落網,並指出Guildford案中的被告全都是無辜的代罪羔羊,但為免尷尬和批評,警方詐作不知,由得他們繼續服刑,其中一名被告更在獄中因病身亡。事件要到15年後才得以翻案,兩組被告分別於1989和1991年獲判無罪釋放。

而《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正是電影的片尾曲。除了「型」,我真不知該如何形容這歌,特別是當中4句由鋼琴以Octave形式(即兩個相隔8度但相同的音)構成的旋律,在整體陰沉的氣氛下,格外顯出迫力,教人胸口疼痛,心肺俱裂。這句琴音旋律,更巧妙地早在電影進行期間,在配樂中若隱若現,到電影結尾冤案得以平反之際,片尾曲和琴音的出現,正代表那種吐氣揚眉和積壓已久的冤屈,既衝突又呼應,讓觀眾離開座位時,啖着複雜的餘韻。

電郵:adriancpy2@gmail.com

周博賢‧創作人及唱片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