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演講比賽,我獲邀做評判,特別之處是好像電視節目《超級巨聲》般,每個參賽者講畢後獲評判即時點評。對於評判來說,即時點評更肯定做評判的價值,我口講我心,不用修飾,給予參賽者到位的評語。參賽者雖然面對嚴苛的評判,但可獲得即時「兜口兜面」的評語,應該是畢生難忘的。好,一於令香港國際青年商會演講比賽的參賽者畢生難忘!
演講比賽分青年組、公開組,青年組,冠軍將會代表香港參加亞洲總會的演講比賽。青年組題目由大會決定;公開組題目則由參賽者自定,粵語普通話皆可。每人限時7分鐘,評判有梁家傑議員、洪詠慈校長、鄧梓峰先生、李騰駿會長和我。
講與評相互交錯,歷時一整個下午。最後的結論是,大部分評判皆看重參賽者能否閱讀觀眾的預期,運用相關的例子來緊扣題目。現在讓我們以此準則回顧一下參賽者的表現。
首先說青年組,題目是「To stir people to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manent and everlasting peace」。參賽者的致命傷是扣不住主題Stir People,而只集中於解說Peace。
有參賽者建議用愛心、關心來帶出世界和平。這點沒錯,但不對題,因為題目不是要一般促進和平的手法,而是如何攪動、鼓動人們(Stir People)去促進和平。
有人懂得牽動觀眾的情緒,首先以一瓶蒸餾水在拍賣會賣得500萬元作引子,跟主題Stir People貼近:「水」對「和平」;「金錢買水」對「攪動人們帶來和平」。我滿心歡喜之下,無奈他虎頭蛇尾,大部分內容也跟上述參賽者一樣,只提出一般促進和平的方法,沒有攪動的意味。
究竟,應該選取哪些例子以及如何演繹才能緊扣主題,達到攪動人們這項要求呢?(本欄逢周五、六、日見報)
http://ihome.cuhk.edu.hk/~b945762/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