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電視劇《拳王》,掀起大家對泰拳的興趣。赤膊上陣、手執拳套、膝撞腳踢,一場場看似好勇鬥狠的比賽,原來背後包含着長期訓練的汗水、臨場「破招」的技巧。像今次主角陳啟迪(阿迪)和陳啟聰(阿聰)兩兄弟,憑着刻苦訓練,加上互相「力撐」之下,年紀輕輕已各自在泰拳舞台上揚威國際,橫掃亞洲室內運動會、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等多個獎項,是難得一見的泰拳兄弟班!
玩開跆拳道的阿迪,在機緣巧合之下,走進屋企附近的拳館,從而接觸到當年仍屬冷門運動的泰拳。當時只有13歲的阿迪和12歲的阿聰,起初抱着玩玩吓心態,但在師傅悉心教導,加上努力訓練下,短短幾個月已經參加館內的比賽。阿迪對首次站上擂台的緊張心情仍記憶猶新:「當時只學識了泰拳的基本動作,雖然在台上短短數分鐘,豈料對體能的要求極高,幾乎打到虛脫。」話雖如此,但兩兄弟卻初嘗到比賽的刺激,更笑言「愈打愈起勁」!
由玩票性質到正式參加國際賽事,代表香港參與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IFMA)可算是一個轉捩點,「由代表拳館,一躍到代表香港出賽,壓力是前所未有的!」難得80後的阿迪、阿聰「打出香港」,仍能發揮高水準,2004至2010年間獲得IFMA多個獎項,哥哥更先後贏得45kg及48kg級別冠軍。回顧近十年的泰拳生涯,他們表示2007年澳門舉辦的「亞洲室內運動會」最為深刻,因為項目不但得到奧委會認可,而且在泰國、菲律賓等高手雲集之下,兩兄弟依然分別在48~51kg及51~54kg級,勇奪金牌及銅牌為港爭光。拿到金牌的阿迪表示:「嗰屆打了3圈比賽,最難打是第2圈對泰國拳手Artit Mennoi,因為自己平常是打48kg級別,而對手則打51kg級別,力量明顯強得多,在越級挑戰下,幸好最後能沉着應戰,以3:2險勝。」
兩兄弟的泰拳之路看似順利,但成功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往往被旁人忽略。「鍛煉技術固然重要,不過最重要卻是體能,因為拳手一定要在拳來腳往的比賽中支撐到尾,所以必須提升個人耐力,而一連串刻苦的體能訓練是不二法門!」跑步、引體上升、仰臥起坐、打沙包、對打,每天都需要花3、4小時訓練,每日都累到不願起床;幸好每次「地獄鍛煉」,兩兄弟都會互相鼓勵「捱下去」。而阿迪更試過比賽時受傷:「上年在一場拳館比賽,被對手批爆了額頭,縫了十幾針,是咁多年以來首次大傷!其實只要識得保護動作,比賽時受傷機會不大。」
泰拳以拳、腳、肘、膝並用,但「落場」卻是千變萬化,打過逾百場比賽、經驗豐富的阿迪,曾遇過不少強勁對手,最重要是懂得「破招」。他表示:「在擂台上,每分每秒都要集中精神,尋找出擊位置,好像遇到魁梧的對手,大多速度較慢;只要找到對方弱點,隨時可以將形勢逆轉!」
那究竟哥哥強還是弟弟強呢?阿聰道:「我身形較高大,手長腳長,遠打較為有利,只是體力不繼是個問題;哥哥雖然較矮小,但拳腳速度和走位快,抗打能力強,而且體力充沛。」雖然兩兄弟參加不同級別的比賽,但常常孖住訓練,互補不足,齊齊打天下!
拳套大致分為4oz、8oz、16oz,打沙包練力一般會用較輕的4oz拳套;而常規比賽則會用8oz拳套;對打時則會改用較厚身的16oz拳套,避免誤傷同伴。
現於拳館當教練的阿迪表示,泰拳雖然基本只分為拳、腳、 肘、膝,但當中的動作卻是千變萬化,臨場應變最為關鍵。
泰拳比賽共分為5個回合,每回合限時3分鐘,中間休息2分鐘。擊中、踢中、膝撞、肘撞對方均可得分;回合中,任何一方獲得5分者即作勝論,而5回合中得分較高者為勝方。另外,比賽對參賽者的體重限制非常嚴格,可分為蠅量級、毛量級、羽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阿聰表示,每場拳賽的對手都是臨場抽籤,所以難以預先估計對手招數,惟有靠師傅臨場分析。
2005年亞洲室內運動會代表香港出戰泰國
2006年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明日之星
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51~54kg銅牌
2004年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青少年組45kg冠軍
2006年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48kg冠軍
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48~51kg金牌
2008年釜山大眾運動會48kg銅牌
2010年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48kg A組銀牌
撰文:林子聰
攝影:謝孝祥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