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講漢堡包,香港人會覺得這快食快閃的快餐「有乜好講」。不過,若閣下今天仍抱此印象,恐怕會被笑為井底之蛙!回首將Burger變Fine變潮的始作俑者,我們找到了當年備受食家讚賞的層層疊盛餡出品、門口長期水洩不通的SHAKE 'EM BUNS創辦人,從美國回流的Tim Lau(劉君卓)。
吃過SHAKE 'EM BUNS出品的人,必會讚同其件件重150克,用新西蘭鮮牛肉,以兩成肥、八成瘦比例,全人手打造的漢堡扒,豐潤多汁得令人一試難忘。背後配方原來出自於美國經營餐廳,阿Tim的大姨媽。
Tim 11歲便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後來父母因工作而分別到了加國和回港。從小已十分獨立的Tim在美國獨居,由住在一街之隔的祖父母照顧,平日生活開支則在大姨媽開設的中西餐餐館幫手賺取。他笑說3個表兄弟姊妹中,只有他願意、甚至享受洗碗切肉兼在廚房偷師學煮飯的過程。「我係一個好Artistic的人,自細鍾意畫畫,在廚房配搭各種材料和調味也是種樂趣。我喜歡下廚,Of Course係好難食啦,哈哈哈。」爽朗的Tim續說雖沒有正式學廚,不過有位在當地已煮出名氣、受人敬仰的大姨媽作師傅,令他早已對煮食種下情根。
Tim在大學主修IT和Marketing,選擇前者因當年人人都講「.com」,揀後者則因為可以發揮創意又可創業。創業?是指經營餐廳嗎?「當時看大姨媽不分晝夜對住火爐燒飯,我覺得太辛苦,不想做。」Tim耍手擰頭的說。
唸完大學,覺得應回老家,於是也隨波逐流入了「.com」公司,再到傢俬廠工作,又曾任職Sales & Marketing……那刻,已經差不多30歲。「我回頭看,IT、化工、運動都做過,原來還是想做飲食業。」Tim相信做餐廳老闆不能全依靠廚師,他想到自己百吃不厭、製法簡單的Burger,自己煮、教人煮都可以,於是決定經營Burger店。
選址星街,是因為當時租金平,而且外國公司林立,果然,2006年9月開業後,客人幾乎清一色外國人。Tim說:「其實大姨媽的漢堡包是SHAKE 'EM BUNS的始祖。她在漢堡扒中加入生抽令味道大增,人人讚正。」雖然漢堡包加入了中式元素,但那50多元、坐下休休閒閒吃漢堡包的美國文化得不到港人歡心。Tim沒有因此而失望,因為他根本沒期望,「一切都只是試驗性質。」況且,他能夠在客人的Chit Chat中得到滿足和樂趣。
但是,命運總是有趣的。1個月後,有一著名食家經過SHAKE 'EM BUNS,吃後讚不絕口,自此本地薑反成主要客源,餐廳天天現人龍。3個月後,銅鑼灣旗艦店開張,然後有中環店,再有灣仔店。Tim表示其實每間都賺錢,但實在敵不過租金:「租約好短,而且很多時看你生意好便加租。」他討厭這些「住搶」的行為,於是決定結束銅鑼灣和灣仔店。
雖然Tim一再否認自己是漢堡教父,但他的確將漢堡包變成一件製作用心及講究的食物,亦令吃漢堡包變成一件享受、慢慢歎的事。如此成功,Tim說是因為他做得開心,由店內的食物到布置、氣氛等都抱着用心及熱情的態度主理。老闆高興,員工自然開心,客人亦必定可以感受到。
SHAKE 'EM BUNS成功了,漢堡包店忽然開得如雨後春筍,Tim說無有怕。「香港人比美國人識食、嘴刁,是好事來的,餐廳更用心更求變,質素差的自然被淘汰,我做好自己的漢堡包就足夠了。」回望過去,Tim的店舖結束過,亦為前路迷失過,但不輕言放棄,把挫折當經驗,這不屈不朽的毅力大概就是每位成功人士背後的共同點。
撰文:許政
部分攝影:林資凱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76號地下高層
查詢電話:2810 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