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印尼附近海域發生大地震,惹來海嘯恐慌。當時,CNN馬上找來駐台氣象學家解構是次地震,例如海嘯可能向哪方向推進,這次地震和04年南亞大海嘯有何分別等等。過了數小時,海嘯威脅慢慢解除,那專家又出來講解不會出現海嘯的原因,原來是因為沿岸地區沒有出現突如其來的潮退,說得深入淺出。那一晚,筆者猶如上了一課實用的氣象堂。
外地的天氣報告(包括台灣和內地),資訊豐富,善用先進的廣播科技,透過訓練有素的專業氣象專員,將生澀的氣象知識,化成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有趣資訊。今天吹北風,他們會解釋形成的過程;明天將會有雨,他們亦會圖文並茂地分析雨是從何而來。晚晚形式不同,皆因天氣變幻莫測,而不是香港的天氣報告般,每晚找一位主持來「跟稿讀」,然後叫「天氣先生」出來「感嘆」一番,報告一下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氣,就此了事,而且格式三十年不變,難怪香港人的氣象知識如此貧乏。
天文台也有製作較詳盡的天氣報告。可是,那些科學主任個個表情牽強、說話生硬、全程背稿,觀眾哪會有興趣看?也不能怪他們,這些主任是做研究和觀測的,並不是專業主播,要他們粉墨登場,已經很難為他們了。
香港電視台的高層,大可以到大學物色「有型有格」的氣象科學生,加以訓練,成為駐台氣象專員;事前準備多點資料和片段,做到充實而有趣,到時保證有聲有色,觀眾亦有所得益。三番四次強調,這個年代,我們已不再需要「看了等於沒看」的東西了。
網址:blog.sina.com.cn/bennylau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