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份可謂最「歎」的一個月!事關紅日特多、節慶特多,令大家整個月都處於亢奮的Holiday Mood中!
月尾最後一擊,是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洲太平清醮!此壓軸好戲由包山及平安包擔任主角,想先睹兼先搶為快?甚至想比其他人先了解更多?一於直搗黃龍直擊製作過程等你預先「抵壘」!
陳金原師傅自小已跟隨爸爸搭建包山,大大話話做了三十幾年:「我們都是家族手作,幾個叔伯兄弟本身各有正職,到了每年打醮前就會自發性請假幫手造包山。」10天內,200枝硬皮厚肉的毛竹(又稱茅竹),要由一隻手數得晒的男丁築成3棟52呎高的包山,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除了百分百全手工製作外,長洲原居民的陳師傅也深信神靈保佑:「我們每做1個大動作前,都會先拜北帝爺,保佑平安順利,保證包山穩打穩紮。」
搭建包山不同起樓由地基做起,亦不同四四正正的搭棚工藝,而是蘊含豐富的民間建築智慧。首先以螺旋形力學橫向做成粟米形骨架,然後利用槓桿原理將骨架扯高成垂直狀。接着,交由工人圍着骨架搭起安全台,再用白色雞皮紙和紅蠟光紙包裹後,才串連上平安包。
多年來參與負責上包的鄺世來先生補充,上包也講求手勢,亦要計算重量,他說:「3棟包山需要18,000個包,約46擔重。由於現在的竹較瘦削,不及以前粗壯,為確保毛竹有力,所以每3年就會更換一批新竹,每座包山平均用上15擔平安包就最Perfect,密度剛剛好最靚!」想了解更多,大家不妨自行目測建構
過程!
不說不知,北帝廟前的3座大包山與每年一度搶包山大賽的包山是不同的,前者由太平清醮值理會負責,用作供奉神靈,山上的平安包會於29日上午九時免費派發。而用作搶包山比賽的包塔,則由康文署找註冊結構工程師製作鋼架,再坐落在穩固的包山地基上。比賽後,部分「仿真包」會於當晚送給入場的觀眾作為紀念,餘下的便留待明年循環使用。
太平清醮另一主角—平安包,已成為長洲的指定手信,郭錦記是其中一間炮製平安包的餅店。老闆郭錦全表示,原來,在打醮期間會連日不停製作共五至六萬個包也供不應求!他說:「我們的地方細,人手又少,真的應付不來。」
照計有錢賺無人會嫌多,點解唔預先做起雪藏呢?「我們一向都是即做即賣,不加添加劑、防腐劑,室溫放兩日就可以,第3日一受潮就會發霉,誰買?」
他更說:「以前做包更慢呀!」原來以前做平安包,要預早1日等包種發酵,又要點火水爐調校火候蒸包,製作需時。「而家好好多了,起碼有小型機器幫手,又有酵母粉即時發酵,足四両的平安包,每15分鐘就可以熱辣辣新鮮出爐。」話雖如此,但過往經歷都是去貨速度極快,若想享受足両的平安福包就要趁早!
惠海陸同鄉會主席兼太平清醮值理會副總理鄺世來先生說:「初一扯包山、初二上紙、初三串包、初四上包、初五起醮。」攝影發燒友請自行對號入座。
為慶祝長洲太平清醮節於2011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特意製作《長洲太平清醮的由來》舞台劇,並於4月22日在長洲北帝廟旁的「包山嘉年華」節目時段內演出,絕對是合家歡首選!
撰文:郭可儀
部分攝影:林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