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當導 感性刻畫人情

導演是電影的靈魂及大腦,電影的風格、方向,固然由他決定,就連在拍攝期間幾時食飯、休息,都要導演一聲令下才有定案。在香港電影界,女導演並不算多,但最近兩位就讀理工設計系的女生胡凱晴及區加楹,就一嘗導演滋味,製作了兩套短片,參加「第五屆香港流動影片製作比賽」,分別取得最佳紀錄片大獎及進入前十五強,她們均表示:「女生一般較感性及細心,往往能捕捉到男性忽略了的細膩感情,雖然體力上較吃虧,但一樣能拍攝出感動人心的影片。」

《油麻地人說》人與地的感情:

《油麻地人說》透過追訪主角麵仔,從而帶出油麻地這區的人與事。胡凱晴表示:「麵仔是我們一個同學的長輩,他是油麻地的老街坊,對這地方充滿感情,亦有很多觸動人心的陳年往事,透過他親述與油麻地的生活片段及感情,觀眾能對油麻地有一個活生生及全面的認識,同時我們亦訪問了多位油麻地街坊,有果欄工人、小販、學生等等,令鏡頭下的油麻地顯得更立體、更真實。」

默片演繹激發思考

一般港產片,劇情單向、對白畫公仔畫出腸,沒提供空間給觀眾激發思考,由理大設計系一年級的區加楹導演的動畫短片《1/4》,就突破了此框框。她說:「對比起事事講求理性的男生,女生導演一般比較感性,而我在創作《1/4》時,亦希望用一個較為感性的表現手法,故採用了無對白無旁白的默片式演繹,可能劇情會較難理解,但我希望可以提供一個開放空間給觀眾激發思考,觀眾起初可能不明白,但只要引起他們的興趣,反覆思考的話,應該不難明白短片主題,透過這樣的思考過程,令觀眾對短片主題有更深刻的印象。」

《1/4》給家長的反思:

區加楹:「《1/4》的主題是想探討香港家長在教育子女時總是投入太多個人期望,希望子女讀書成績好、又懂彈琴,但往往忽略了子女本身的感受,童年佔了人生約四分之一時間,我希望能透過短片,令大家更珍惜這人生中最重要的1/4。」

捕捉感性角度

一套出色的紀錄片,能反映社會現象、地方及人物的真實面貌,由理工設計系學生胡凱晴導演的《油麻地人說》就做到這點。她表示:「其實不但作為導演的我是女生,我們整隊拍攝團隊都是由女生組成。起初決定圍繞油麻地拍攝紀錄片時,都會擔心深夜到龍蛇混雜的果欄拍攝,會否有危險;但膽粗粗邀約當地人訪問時,卻發現他們外表雖然粗獷,但對我們卻很親切,相信這亦是女團隊的優點,女生感覺較親切,拍攝這類要與人深入溝通的紀錄片時特別有優勢。此外,女生一般較感性及細心,好像與《油麻地人說》的主角麵仔傾談時,就較易引導他說出一些與油麻地有關的陳年感性往事,捕捉到人與地的深厚感情;講到女導演的弱項,唯一就是體力不及男生,整日拿着部大型攝錄機拍攝,說不手軟就是騙你的。」

撰文:周仲明

部分攝影:梁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