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似邊個?

電台節目中,某年輕女歌手大談自己貌似哪些明星:「有人話我似XX!」主持人立即比較:「係喎,真係有五分相似!」女歌手沾沾自喜,然後又自爆還與誰相像。如此話題談了十多分鐘,大家都在嘻嘻哈哈。筆者左思右想,就是如何也想不起那位被訪問的女歌手是甚麼模樣。

香港人有一股「聯想癮」。解說電影劇情,他們可能半句也聽不明,但只要說「即係香港版嘅『XXX』呀」, 大家便會「哦!」的一聲,彷彿甚麼都明白了;面對選美的佳麗們,大家一定要靠「純真版XXX」、「屋邨版YYY」來幫助記憶;不少豪宅和商廈都借用外國著名建築物的名稱。或許真的有人認為,買了九龍的「凱旋門」,就等於住進了法國的「凱旋門」。

於是, 每逢認識一位新朋友, 大家第一件要思考的就是:「他究竟似邊個?」然後馬上在腦海中進行「認人」程序。想到了,便立即大叫:「呀,有無人話你似XXX?」很多人就是以這種手法搭訕或打開話題。

但其實,被人形容貌似「那誰」,除了能獲得一份荒謬的虛榮外,根本一點好處也沒有。即使有人說我貌似首富,那又如何?我會因此而發達麼?首富會因此跟我做朋友麼?說到底,被人形容像某人,可能就是因為你根本沒有自我個性,在別人的腦海中不能構成獨立的形象,於是惟有借某某名人來幫忙。身為當事人,還有甚麼值得興奮?應該要覺得慚愧才對。我們可曾見過「翻版XXX」會取代「XX」的地位?因為你只是像他,但你永遠不會是他,亦不能取代或超越他。

導演及電台主持

劉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