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 迸發創意火花

近年在港漸漸興起的無伴奏合唱,是純以人聲哼出旋律與節奏。青協香港旋律是本港其中一個無伴奏組織,並成為首個藝團在香港藝術節開幕禮中表演。創會成員張讚豪感到十分驕傲,「我們特意選了容祖兒的『隆重登場』,寓意今屆藝術節正式展開;同時選唱這首歌也是一種挑戰,此歌節奏強勁,我們需要有充足的氣量、力量、能量去演繹。」

其實張讚豪對去年三月參加的「香港2011國際無伴奏合唱節」感受甚深,「那次在伊利沙伯體育館演出,能在二千多名觀眾面前演奏是一個難得機會,加上席間有不少中學生及公眾,令更多人接觸到無伴奏合唱;最重要是因為活動得到馬會捐助,所以邀請到國際知名的無伴奏合唱團來港演出,那次交流讓我大開眼界,我更從中偷師,可謂一舉數得。」

電影欣賞是一種娛樂,電影教育則是一種訓練青年情感表達及批判思考的有效媒介。中學預科語文科老師張佩珊參加了「賽馬會電影學堂」教師工作坊,便運用所學將電影欣賞融入教學之中。「學堂不但讓我有系統地去認識電影,每堂除了導師的講授,還有影評人的分享,編排細緻,是一個很有誠意的課程。我亦試過教書時,播放一齣跟課文含意有關的電影,以電影引導學生思考,同學也很受落。」

「我們需要鼓勵年輕人透過批判思考去閱讀電影,提升他們的電影及文化素養和創意思維。」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藝術總監李焯桃道出學堂成立的目的。曾是學堂青年義工團的莫育權,既負責過香港國際電影節市場推廣工作,更參與過關錦鵬導演在電影節放映的《香港四重奏》的拍攝工作:「我除了看到導演現場拍攝的情況,亦可參與其中,對修讀電影的我,實在興奮莫名。」

馬會對藝術教育的支持:

· 香港2011國際無伴奏合唱節

· 賽馬會電影學堂

· 賽馬會共融藝術計劃

· 「從文本到舞台」──賽馬會前瞻劇場教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