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籍重圓 傳承文化

今天,很多書籍、文件、檔案都化成電子書,可透過電腦來閱讀,但講到底,一頁頁的書本,仍然是現時文字的主流載體。不過,經歷時間的洗煉,很多古代文獻、典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為使文化能夠繼續傳承,修復各類文獻、古籍刻不容緩。有見及此,有機構開辦「書籍維護與修復證書」課程,讓有關人士修讀,重整及維護有價值的珍貴書籍。

日久失修 易有破損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開辦「書籍維護與修復證書」課程,課程導師香港大學圖書館釘裝部主管黎鎮英表示,圖書館、博物館及檔案室這3大範疇,有大量珍貴典藏,所以,有必要把修復書籍的知識推廣。黎鎮英說:「這些珍貴古籍和檔案面對不同的問題,例如蟲蛀鼠咬、水濕霉爛、風化焦脆等,會變得破破爛爛。而這些破損必須經過修復,才能得以留傳於世,傳承當中的文化。」

而該學院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高級課程主任余玲玲指,課程為本港唯一的證書課程,為業界人士提供多一門相關知識,對保存文物及資料有幫助,懂得如何保護及修復書籍。

了解特性 逐一翻新

課程會由教授基礎知識開始,在約100小時的課堂上,導師會教學員了解不同書籍及紙張特性,包括書籍釘裝結構,例如何謂精裝書、平裝本及東、西方書籍之不同;紙張、漿糊「膠黏劑及漿糊」的使用方法;人手、工具和機器修切書邊及製造封面的方法;處理蟲蛀、黴污及霉爛焦脆,去污除酸;及古籍維護及修復等。

黎鎮英說:「每本書採用的紙張都不同,而每種紙也有其特性,只要了解不同紙張的特性,才懂得如何為其進行修復。而每種破損也有不同的修復方法,例如蟲蛀要先除蟲,然後再為其修補破洞。另外,有些書籍會被酸性物所侵害,紙張會變得脆弱,課程便會教學員怎樣為書籍除酸。」

課堂學習 邊聽邊做

學員學習不同的修補方法,以及釘裝方法之外,也會了解到漿糊的製作方法。黎鎮英強調,修補書籍不能用普通的漿糊或膠水,他解釋說:「釘裝方法有很多種,例如經摺裝、包背裝、旋風裝及『金鑲玉』等,要因應每種不同的釘裝方法,為書籍進行修復;另外,由於坊間買回來的漿糊,有某種酸性物質,使書籍容易被蟲蛀,所以,修復書籍的漿糊要自行用麵粉製作。課堂上,學員會自行製作漿糊,並進行書籍修復練習,做到邊學邊做,學以致用。」而黎鎮英更希望學員在課堂之上,學懂書籍修復及維護的知識之餘,亦能了解到書籍修復的原則,包括可易性及保舊如舊。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書籍維護與修復證書

開辦機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開課日期:2012年春季

學費:約$9,600

查詢:2587 3222

撰文:何詩敏 攝影:梁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