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iosity For Life通識精神

小時候可有想過:「讀書同日常生活有咩關係?讀埋啲嘢好似冇乜用,唔知讀嚟做乜!」讀的書、學的知識總有用得着的一天,問題是「唔知等到幾時」;而新學制下的通識科,就打破其他學科一貫死記死背的作風!它以探究生活作為學習宗旨,重視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分析能力,藉着「非一般的學習經歷」幫助學生終身學習。東涌天主教中學的學生早已準備就緒,迎接新學制、新學科的來臨。

螺旋式教授 助學生思考

通識考試沒有固定答案,老師會就學生對問題的了解及分析能力等作為評分準則;為考取好成績,不少學生大傷腦筋,尤其是「校本評核」部分。東涌天主教中學的高中通識科,正進行「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共6個單元詳見附表),藉此認識自己與不同群體的關係、角色和身份。

通識科老師兼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內務副主席關展祺說:「單元透過『協作學習模式』進行,在課堂上設定生活化的議題,如『青少年應否穿多個耳環』,讓學生對事件先作理解,然後再作小組及全班分享。此稱為『螺旋式教授方式』,有助學生投入事件,提升他們的理性思考能力,為『獨立專題探究』工作報告作好準備。」

課本以外的批判思考

關展祺指出,不少學生在選題時容易忽略題目的可行性、或過於空泛,致進行時困難重重;或是在選題後,口述匯報及撰寫報告時都出現離題情況。

要避免犯上上述錯誤,學生除要提升語文 「聽講寫讀」外,批判思考的訓練亦相當重要。要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切合活學活用的原則。學生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包括投入對方角色和環境、透視事件背後的脈絡和關係等,不但能提升個人品德素養,還能增進書本以外的知識。

學生分享

吳少慧(中六學生)

「我的題目是『牙齒矯正對青少年建立自信成效』,選題時忽略了曾接受、或現接受牙齒矯正的被訪問者難尋的問題。經過同學的一番協助、網上廣發問卷,才能完成調查部分,訪問得來不易!」

曾仕珍(中六學生)

「我的題目是『單親家庭令青少年上網成癮』,結果發現這個假設不能成立,青少年上網只為消磨時間,跟家庭結構無關。過程中最大的得着,是學習到書本以外的分析技巧,並與同學建立更好的關係。」

考評局分析

新高中課程的通識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學科,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高級經理(評核發展)盧家耀指出,早於1994年的高級及高級補充程度會考,已設有通識科考核,至新高中學制實施後,才變成必修科。有關評核分兩大部分:「卷一:資料回應題」及「卷二:延伸回應題」,兩者佔分分別為50%及30%,以筆試形式作答,考核學生的識別、應用及分析資料、展現創意思維等能力。校本評核則由學校評分,範圍設有6個單元,為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衞生、能源科技與環境,學生須從3個學習單元中推展新議題或情境,並進行一項獨立專題研究。以東涌天主教中學為例,則選了「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作為獨立專題研究報告。

撰文:湯慕華

攝影:黎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