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台灣著名方物生態作家劉克襄,因捨不得有着「深藍色車箱、可把頭手伸出車窗外」的古老「普快線」火車被迫退役,在報章撰文聲援,事件引起台灣民眾廣泛討論,最後台鐵局長親電劉克襄,決定在東部保留「普快線」。今時今日到處是高鐵,講高速,慢如蝸牛的舊鐵路還有甚麼價值?劉氏兩年前出版的火車專著《11元的鐵道旅行》,記錄了其多年來利用鐵路「漫活」的觀察所得,經驗放諸香港,甚有對照價值。
劉克襄(台灣人稱劉老師)對火車的生活態度,可在其《11元的鐵道旅行》自序的首段看得出來:「台灣最慢的火車,最短區間的里程,最便宜的旅次,票價是11元。」這種旅程最珍貴的地方就是「慢」,城巿人走得急,還要加速,舊日的事物紛紛在身邊擦過,還未來得及知道它們的好,已然消失,「11路火車」是種生活態度,讓人可看清四周,平衡正常的生活軌。
為何不選單車或巴士呢?踩單車夠輕快,但用作旅遊代步會很累;觀光巴士太快了,不停站的話,跟景點的民眾沒有交流,令旅行變得乏味,所以劉克襄最後說:「還是走路最好!」以火車站為中心,任雙腿閒散地帶領自己去不熟悉的鄉郊和巿場,他就是以這種「慢」且「漫」的態度去了解世界,包括香港。
火車已經定好方向,坐上去,你很清楚自己會到哪裏,放心地把自己交託給火車,輕鬆地看風景,觀察窗外的種種,跟其他人交流。說火車「浪漫」,沒多少人會有異議。有多少愛情故事在火車上發生?多少地久天長的畫面,選擇在一列快要離開月台的火車前拍攝?火車站的名字,是台灣車票一大特色,乘搭過平溪線到十分車站的人,都會見過當地到處寫着「十分.幸福」的牌子,即使是台灣人,很多都相信有「幸福」這個站存在。
台南一段鐵路,有着「永康」、「保安」兩站,買一張硬紙皮打成的車票,轉個看法,兩個站名變成了「永保.安康」,一張才NT$15(約HK$4)的車票,就成為了旅客必搶的紀念品,收到的人不但感受到這份心意,也萌生出到這兩個車站看一看的念頭。
「慢活」是近數年冒起極快的議題,懂得慢下來,代表你有生活態度。「慢」亦是教育的要素,劉克襄作為一個講者,經常會帶學生乘火車作體驗,到站後,轉以步行講課,走得太快,學生會失去興趣。
他舉例說,乘火車到花東,可以到菜巿場介紹麵包樹果,這是宜蘭至台東地區夏季獨有的水果,讓學生了解東西的文化差異。香港又如何呢?「香港可以介紹黃皮,夏天不但只有西瓜、荔枝,乘船到長洲,還可以見到不少老太太在路邊吃黃皮,這是學生慢慢觀察才能享受到的人文教育。」
劉克襄補充,其實港島的電車(他稱之為「叮叮車」,他以為電車是地鐵)也極有特色,只是乘電車也要緊張留意不要落錯站,未能完全符合「安心託身」這個要點。
劉克襄第1本及唯一一本鐵道專著,集結了他過去數年乘火車的體驗,這種極短途的車程幾乎只集中在花東縱谷一帶,故可說是台灣東部火車的精華所在。劉老師預計明年會出版第2本火車著作,他也將於今年9月到香港城巿大學演講,敬請密切留意。
《11元的鐵道旅行》售NT$277(約HK$75,未計郵費)
網址:www.books.com.tw
劉克襄表示:「台灣有很多小鎮,因為有火車停站,小鎮之間才會有物流往來,其他人方會在意他們的存在。小鎮人口通常較多老年人,火車可以帶來年輕人的活動,同時造就其他產業。」
在火車上當然要享受「火車便當」,而便當名品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及品牌收益,例如池上便當和福隆便當,還有台鐵千禧年出的鐵盒便當、泰安火車節的檜木便當等,皆引起一時風潮。這種味道,在嚴禁飲食的香港交通工具上不會出現,想起着實可惜。
池上便當用料十足且米粒飽滿,風靡港台日乘客。
台鐵曾倣效日本的「青春18」專案,推出鼓勵巿民搭火車到全台旅行的「599」專案,可惜回響不大,反觀「青春18」得到日本民間支持,不少人於假期乘火車探索鄉郊,間接推動地方產業。香港的九巴也有宣傳到郊野公園的巴士路線,但除了掛海報外,似乎沒有更具體的計劃。
劉克襄的「11元旅程」焦點不在便宜,而是火車旅程短途、站站停、夠慢的特性,以漫遊了解每個地方的故事。劉老師到過香港多次,到大嶼山寶蓮寺時,搭巴士時不熟路,深怕落錯車,所以,最好的「11元旅程」是坐渡輪。到坪洲或長洲行街巿,約30分鐘至1個小時的船程,鬧巿跟離島上截然不同的步伐,令他印象深刻,覺得是台灣所沒有的風味。
最富人文特色,只是數十分鐘的船程便可見識另類風景,如在路邊吃黃皮的婆婆和太平清醮活動。
劉老師最欣賞的地方。從南丫島乘船回來,察覺閒適和急速的步伐對比強烈,定期舉辦的有機巿集亦覺熱鬧。
撰文:李潤林 鳴謝:台灣好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