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林惜木如金

沈墨寧和沈慧林,一個是熱衷研究木雕的收藏家,一個是接受美國教育回流的「80後」,以為父子兩代中西走向迥異,偏偏木雕之中導引出的故事既燦爛又精彩,把東西兩個世界連在一起。沈慧林更把木雕文化融入一向是西方主導的陀飛輪鐘錶,開發出香港的自家品牌。「從小聽祖父和父親講木雕上那些三國和忠孝事迹長大,誰知到Cornell讀商科,MBA的導師也是講孫子兵法,講中國人的故事!」年輕人想把木雕藝術的精粹推廣開去,不知首先想講哪個故事?

記:記者 沈:沈慧林

從郵票到木雕 發掘深意

記:木雕似乎不是年輕人的流行玩意,你從何時開始欣賞木雕?對哪個木雕印象最深刻?

沈:真正緣起其實是郵票和金庸。很多人知我父親收藏木雕,但不知他也收藏郵票。從1949年起印刷的各個系列郵品,他差不多都收藏了,有些以民國為背景,有些以文學名著作題材,每一枚郵票背後都有段古。我看圖識字般,慢慢對歷史就產生了興趣。我家祖籍浙江,金庸也是浙江人,而巧合的是,我開始收藏郵票時,正值是金庸小說大熱之時,看着《倚天屠龍記》會想從中看出一點歷史段落;後來跟隨父親四出進行商業考察,也順道去找木雕,接觸多了自然學會欣賞。

我對祖父70大壽的印象很深,四處放滿了跟「壽星公」有關的事物,所以木雕中最有感覺的,是麻姑和壽星的故事。麻姑是道家中的仙女,曾說三次見證東海變成桑田,「滄海桑田」這個成語由此而來。所以,麻姑在東方神話中代表長壽,跟「壽星」這個星象一樣,中國人也把壽星擬人化,再納入木雕題材,透現深刻的寓意。

文化底蘊深厚 體現智慧 

記:木雕的取材包羅萬有,有沒有一個系列是你個人特別欣賞的?

沈:不少木雕故事都跟經典神話、小說有關,我個人特別愛神話類、瑞獸類的,而當中不少都跟古時考取功名有關。例如「魚化龍」,木雕刻了一條好像要穿過山川大河般的龍,其實是指魚希望逆流而上,穿過一個叫龍山的地方,牠不斷游,最終成功游到龍山上游,就在那一刻,這條魚變成了一條龍,乘風而去,所以「魚化龍」在古時比喻為讀書人努力換來金榜題名。我以前一直以為「麒麟送子」是希望生仔的故事,但原來瑞獸送子除了具吉祥添丁之意,也有祝人考取到功名的意思。

這些從前只是從大人口中相傳的故事,好像很空泛,但化成具體的木雕後,就有一件實物可以拿在手觀賞、把玩,不但可以細味箇中民間智慧,更能了解雕刻者的藝術造詣,讓人有很大滿足感。

借古鑑今 發人深省

記:木雕背後的道理恒常不變,但年輕人始終會覺得老土。你從木雕中還參透到甚麼現象?

沈:木雕製作的年代久遠,古人的價值觀跟現代不同,但奇怪的是,古時要求女性三步不出閨門,毋須有甚麼作為,或要考取甚麼功名,不過不少故事卻又頌讚巾幗不讓鬚眉的行為。例如,我手上有一套木雕講述穆桂英掛帥的故事,在楊家將時代,打仗是男人的事,但穆桂英驍勇善戰,自從與楊宗保比武招親、嫁入楊家後,戰績標炳,得到後人讚揚,其故事在價值觀上又有鼓勵女性自主之意。現代講男女平等,女性也應該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以穆桂英掛帥的故事為例,現代的女生做女強人,並沒有不妥。另外,不少木雕的題材都出自《三國演義》,我覺得時下年輕人,應該用心看看這本小說。小說內容雖然是歷史與創作的結合,但當中的戰鬥、外交、處世策略很值得我們借鏡,於現代職場上運用也無往而不利。

收藏緣起

沈墨寧收藏的緣起,是因從商關係,得杭州政府准許在西湖邊蓋一間屋,但必須要有中式風格,就在他物色合適的中式雕刻時,無意中在安徵一條村發現村民正在砍掉舊屋的木材作燃料,木上的雕刻非常精細,沈墨寧因覺得可惜而買下來,自此開始了他收藏的樂趣。

自家品牌

沈慧林將木雕的故事套用在陀飛輪錶上,成為香港首個陀飛輪錶品牌「萬希泉」。錶肉的陀飛輪是西方發明的技術,但錶面上的木雕圖案卻是東方藝術精粹。「萬希泉」首個設計系列是以「麻姑壽星」為首,預料將來會加入「和合二仙」等其他木雕元素。

至愛珍藏 長壽吉祥

此對為清朝期間造的「黃楊高嵌壽星麻姑紋紅木吉子」,左為麻姑,右為壽星,兩者都代表長壽吉祥之意,是木雕中極常見的題材。

逢凶化吉

清朝期間的「三星八仙人物成套小葉黃楊吉子」,此為「福祿壽」三星部分,由於八仙的特色是能用自家法寶護身,所以工匠多用八仙題材來寓意逢凶化吉。

戲曲故事

清朝的「三國戲曲紋小葉黃楊精工大吉子」,左邊描述的是「天水關諸葛收姜維」,右邊描述的是「葭萌關劉備收馬超」,屬戲曲故事題材。

木雕布局

通常大床上會有七件裝飾,三對吉子對稱擺設,中央會有一個「床眼」(如上邊的三星八仙吉子般),雕有不同的故事,如這套是清朝「楊門女將之樟木圓雕插件吉子」。

撰文:李潤林 攝影:梁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