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美漫Andrew 識英雄儲英雄

中午睇電視時,經常見到一個關於「將興趣發展成個人事業」的廣告,心裏總有疑問,到底現實中幾多人可以夢想成真?小記最近就認識一位朋友,自小沉迷美國漫畫,由讀書時代每期追睇,到現在變成鑑賞收藏家,家中絕版漫畫總值數以十萬計,最後誤打誤撞將動漫興趣發展成個人事業。現在他手執Marvel、DC周邊產品的本地版權。他是MetalWare創辦人李振聲Andrew。

鍾情Spider-Man

記:由幾時開始迷上美漫?

A:我想大概在澳洲讀小學時已經開始,當時要省下零用錢來買書,好在美國漫畫是以月刊形式推出,而且售價也不太貴,先至唔使節衣縮食買心頭好。亦由於身處外國,美國漫畫比日本動漫和特攝片都容易買得到,加上角色複雜、故事熱血,可以說是「毒性」極高的讀物!

記:你定有喜歡的角色吧?

A:當年人氣最高的一定是Spider-Man,小孩子都很嚮往他用蜘蛛線穿梭高樓大廈的神技!但那時自己只是中途開始睇,事關創刊號遠於1963年推出,我都未出世!所以出來工作後,我就逐本逐本補購回來,現在終於儲成一套了。數數手指,藏書量應該有5、6千本。

漫畫價值標準化

記:收藏漫畫對你來說有甚麼得着?

A:小學時自己單純享受追看漫畫的樂趣,就像小朋友每天跑回家扭開電視等睇卡通,新一期剛到就立即揭開來看。後來慢慢明白到漫畫的收藏價值,原來美國的漫畫基本沒有翻印,因此當新故事的第一期,或者某位角色首次登場的期數,甚至是故事的轉捩點和高潮位,都會被炒家抬高身價。譬如說,去年外國拍賣的《Superman》創刊號,就由當時約$10港元,飆至150萬美元成交。

記:絕版漫畫都是炒價居多,怎樣釐訂售價標準?

A:說起來美國人真懂得賺錢,為了讓美式漫畫的收藏價值標準化,早年開創了一間名為CGC Comics的公司,專幫美漫收藏評級,以書本的保存狀態用1~10分區別,分數愈高自然叫價愈高。而且評了級的漫畫都會用硬膠裱起,為書本加添保護。不過就算評了級我都不一定會賣,就像《Iron Man》第一期,對我來說是無價寶,充滿兒時回憶。

靠動漫翻生

記:你怎會將美漫融入電腦事業呢?

A:其實我早年在香港搞自家砌機電腦品牌,無論成本效益或者硬件規格,都鬥不過一些跨國品牌,所以生意一直無甚起色。剛巧09年《阿童木》電影上畫,市場興起配搭Atom處理器的Netbook熱潮,公司就索性推出限量版《阿童木》Netbook,結果反應非常理想,同時啟發了將動漫融入電腦周邊產品的可能性。

記:將動漫角色帶入電腦世界,令公司產生甚麼變化?

A:公司業績當然轉虧為盈啦,而且平價唔起眼的周邊產品,亦因為印上動漫人物搖身一變成潮人精品,令只會於電腦商場出現的產品,能進駐百貨公司專櫃,自己更索性開設旗艦店作Showroom呢!今年多套Marvel、DC電影上畫,公司也會趁勢宣傳,努力搏殺。

撰文:廖俊斌

部分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