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打主意:各有前因

幾個月前,在專欄談過內地網民瘋傳的一段短片,叫《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文章講述一個由大學走進社會的青年,看見自己一天天的改變,自己感到乏力無奈:「我今年二十七八歲,煩惱的時候不再發牢騷……我們靜靜的靜靜的看着聽着這很現實又很虛偽的世界。

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明明很想哭,卻還在笑。明明很在乎,卻裝作無所謂。明明很想留下,卻堅定的說要離開。明明很痛苦,卻偏偏說自己很幸福。明明忘不掉,卻說已經忘了。明明放不下,卻說她是她,我是我。明明捨不得,卻說我已經受夠了。明明說的是違心的假話,卻說那是自己的真心話。明明眼淚都快溢出眼眶,卻高昂着頭。明明已經無法挽回,卻依舊執着。明明知道自己很受傷,卻說你不必覺得欠我的。明明這樣「偽裝」着很累,卻還得依舊……」

我的朋友,那種八十後,一個月賺十萬那種男生,在我的Facebook留言說:「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明明HTC就很足夠,卻往往要求一部iPhone 4。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明明是自己懶惰,卻埋怨上司刻薄。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明明是自己錢花大了,卻把責任推到社會上。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明明壓力是正常的,卻催眠自己成唯一受害者。」

生活方式,人人不同。有人願意把一生積蓄送給房產,供磚頭。放棄消費、放棄娛樂、放棄人生,換「更好」的經濟條件。有人願意讀書,讓自己一直進步。有人願意更努力去學習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生存,每一種生存方式,其實都應該得到尊重。賺到錢的人要出賣甚麼,你知道嗎?中國人的智慧不是有很多大道理的嗎?各有前因莫羨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現在的父母,沒有這樣教他們的子女嗎?

讀\說書人

健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