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Ray手記:Hi-Fi 掩耳法

現代的音響技術,或多或少都會使用心理聲學(Psychoacoustics)。最常見的例子之一,是MP3的壓縮編碼技術。一首MP3歌曲只有一首CD歌曲數據量的十分之一,原因就是用了心理聲學,把一般人耳不易聽到的細節忽略,或把兩個接近的聲音編成一個聲音,於是可以大幅節省數據空間,卻仍然可以保持八成的聲音品質。

不過,耳朵靈敏的人,仍然可以聽得出MP3的質量比CD差。由此可見,心理聲學所掌握的重點,是針對大部分人對聲音的感覺來進行調整,對一些要求較高的專家而言,心理聲學可能有點像「掩耳(眼)法」,並不收貨。

Bose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項目發展出來的一個音響品牌,其創辦人是MIT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應用了心理聲學來改進Hi-Fi的音響品質。就像MP3,Bose也是經常受音響發燒友爭議的一個品牌。Hi-Fi發燒友大多認為該公司的產品價錢雖高,卻未達發燒音響所要求的品質。例如音響發燒友多以人聲表現作為試機標準,人聲屬中頻(Mid-Range),一般是中頻單元2.0揚聲器的天下。然而,Bose主力發展5.1音響,其衞星揚聲器採用只有2至3吋的單元,較適合播放高音,中音稍遜是可以理解的。

個人認為,Bose的音響特性之一是清晰度(Clarity)特別高,這是在其他高級音響中難得聽到的清晰度。這未必是大多數發燒友所喜愛的聲音,但也有不少人喜歡,相信這種清晰度是聲音經過心理聲學調節的一個結果。

飲食網站創辦人

鍾偉民(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