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區某間「兜巴星」是我的「Coffice」(即是Coffee + Office),坐在咖啡館工作,原意是避免在家躲懶、睡午覺,後來漸漸以觀察其他咖啡客為小小娛樂。這天下午,就聽到鄰枱的母親採用「活動教學」,以電子辭典教導幼女「海嘯」的英文,然後說:「我們再看看其他災難的英文用詞……」
你們都猜中了──我即時雙眼反白。我贊成活動教學,亦贊成學好英語,但我衷心希望那位慈母,也教教女兒怎樣做人,怎樣以適當態度面對困難,怎樣在危難中關顧身邊的人,包括認識的和陌生的。
同一天,閱讀報章,說某學界舞蹈比賽獲獎無數的中學女生,這邊廂為同學表演,那邊廂就跳樓身亡,有說是為情所困。原因是甚麼也好,年輕人自殺,變得愈來愈Typical,遇到問題,留下「感激家人養育之恩」的遺書,一死了事。回想起來,少年時眼中也只得學業學業和學業,現在變了「中坑」,方發覺以往的教育從沒告訴我一些簡單不過的事實,例如:有多少文憑和成就,都不能逃避生老病死;有幾多的金錢,都不能買回喪失的健康,包括自己的和親人的;讀過所有的心理學叢書,也看不透自己與身邊的伴侶;最懂得經濟和投資的,亦有可能落得人財兩空;有很多事情,不能控制,只能保持平靜,安然接受。
當然,教育不是毫無價值,至少熟讀地理課,教我早就明白天災是循環的,定會來,定會去,然後再來……接受吧。
旅遊飲食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