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香港人關心甚麼?是吉品鮑會缺貨?森永大仔,明治細仔甚麼時候有貨?如何可以坐地起價,發個災難財?我們被寵壞了。所有「不關我們事」的東西,沒有用。如真的找不到甚麼關係,讀那些新聞的時候就需要有娛樂性。究竟是天后的情書真迹有幾多內容經打(字)手刪除,當中不獲經理人電檢通過的內容又何等的肉麻;抑或是明明已經流產,將心比己,經已椎心蝕骨,全世界最應該傷心的女人,面對突如其來的鎂光燈突襲……
香港的新聞,本來不是這樣的。以前的娛樂新聞,聽說是出動大作家西西或亦舒出手。全文字,頂多加一兩張配圖,作家跟被訪者都是朋友。現在是「有圖有真相」的時候,你寫「陳XX談及流產哭了」不足夠,編輯大人會問:「照片呢?」之後就要大大張面容扭曲驚嚇過度的照片放大成一平方呎才叫吸引。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看的都是日本新聞,我知道海嘯沖走了幾條村幾個町,有幾多人也許走避不及,但我沒有看見半張有死屍的照片或視頻。地震海嘯,有人會死,我明白。其實,我們又有需要看到照片嗎?回到香港,大版大版的新聞,一張張頹垣敗瓦下的人體照片,你要告訴我甚麼?是天災很慘,抑或是你很厲害找到屍體?日本傳媒在阪神大地震後吸取了教訓,盡量不拍歇斯底里,盡量不拍哭泣的畫面,盡力只傳達訊息,而不說煽情的對白。目的,不是為了要有新聞操守,而是發揮傳媒真正的功效──傳達訊息。
救災最重要的是甚麼?一鼓作氣、專業和實在的工作態度。看到華文傳媒的表現,加上再看到強國救援隊,全套鮮紅的衣服,扯着大旗,其中一個的頸上還吊着一部相機,我明白為甚麼有些人,會被人家歧視了。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