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大除夕的疑問

每逢過農曆年,總有一個疑問:我們通常稱大年三十為「大除夕」,但為何某些年份的大除夕沒有年三十,只得年廿九?當中的機制是如何訂定呢?其實,這個問題已問了很多年,亦肯定有很多人為我解答過,但自己記憶力實在太差,聽完,轉眼便忘了,明年今日又是不知其所以然。於是今年特地親自做點資料搜集,然後在此專欄寫下來,希望能銘記於心。

原來,當中的玄機相當複雜。首先,農曆是一「陰陽合曆」,既關乎太陽,也關乎月亮的位置,它用「朔望月周期」來訂出一個月的日數。所謂的「朔」,即是我們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日子,農曆將「朔」日定為每月的初一;至於「望」,則是滿月的日子,所在日為十五、十六,所以這兩天的月亮又光又圓。不過,由於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之間的互動並非一成不變,所以「朔望月周期」會有長有短,情況有點像我們沿用的「陽曆」一樣,月份有大小之分。不同的是,農曆的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而且,由於要確保每月的初一必須是朔日,所以農曆大小月的安排是不固定的。

若某年的臘月(即農曆十二月,因「臘」是古代年終祭祀的名稱,所以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便稱為「臘月」)適逢小月,那年的年三十就會被省略,年廿九便變成大除夕。根據萬年曆所記,明年的大除夕便是年廿九了(2012年1月22日)。據聞此農曆曆法,始於夏朝年代,一直沿用至今。不知道古人當時如何觀測天象,又如何設計出如此精妙曆法,簡直匪夷所思,中國文化確實博大精深。

做完虎年最後一道功課,準備送虎迎兔。祝各位讀者新年滿福,喜氣洋洋!

導演及電台主持

劉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