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頭各大電台紛紛舉行音樂頒獎禮,像是每位歌手收成績表的緊張時刻。記得小時候最愛看電視台的《勁歌金曲》,熱愛時期是譚校長橫行的年代,每年看見他得到三首金曲便會感到理所當然,要是他某年少了一首得獎歌曲,我們一家的心情都會有一陣子沉重。因為我們姊弟四人都是他的粉絲,他的歌又的而且確十分好聽,一張唱片內幾乎首首歌都可以成為金曲。換在現時的樂壇,想必會分拆成為五張唱片,也定能張張大賣。
近期看溫拿的訪問,他們形容現在的樂壇已步入嚴冬期,不像七、八、九十年代的春夏百花盛放期。他們以樂壇長輩的身份,也很想看到香港樂壇能脫離嚴冬的沉悶氣氛,盡快回到春臨大地的好景氣。可能是人長大了,亦可能是因為樂壇已進入嚴冬期多時,所以我對所有音樂頒獎禮已失去熱愛多年。只不過近期一宗「換獎」新聞,又惹起我的注意了。
不論是雜誌和電台都批評說,某某出席頒獎禮是為了替旗下歌手「換獎」。其實,唱片事業也是百行生意其中之一,從生意人的角度看,只要能讓旗下歌手做得有聲有色,換不換獎又有何干?從客觀的角度看,要是樂壇過了嚴冬期,市面出現了真真正正的「勁歌金曲」,又怎會出現換獎的新聞呢?
糊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