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講求色香味,日本人更甚,着重味覺與嗅覺之餘,還要將視覺及聽覺打通,故此他們把鐵板燒視為藝術,邊看邊聽廚師在眼前表演「雙刀」,放入口的那塊肉好像也特別美味。然而,曲高和寡,當朱古力也要從天堂跌落凡間時,鐵板燒也是時候紆尊降貴,讓更多人認識它吧?
在旺角街頭,不難發現很多易拉架放在當眼處,大賣鐵板燒放題、街坊鐵板燒餐廳的廣告,令人誤以為鐵板燒只是8元一碟迴轉壽司的朋友。其實在日本社會,鐵板燒的地位超然,當地人視之為一頓Fine Dining,非大時大節或商務應酬也鮮有造訪,而且在日本吃頓Proper的鐵板燒,每人最低消費也近千港元。新張於沙田的「IKI」以「鐵板燒便當」為賣點,將高檔的鐵板燒與看來平民化的便當結合,天與地的Combination更是港、日兩地的首次,目的就是令更多年輕一族有機會認識其真面目。
餐廳設計以淺木色作主調,既有雅座、4至6人桌,也有鐵板燒吧枱。經理Edwin表示,鐵板燒便當的概念可算是鐵板燒界的「革命」,由於餐牌上各式鐵板燒便當的價錢相宜,吸引大量年輕食客,聚首於設有開放式鐵板燒廚房的餐廳之中,營造熱鬧氣氛,跟日本傳統的鐵板燒文化互相輝映;而且以便當形式供應鐵板燒,也令他們決定豐富餐牌上的菜式選擇,除了牛肉還有雞、魚、龍蝦及海鮮等,比起傳統吃來吃去也是那3、4款,確實更合花心港人的脾胃。
或許會有人質疑,將「貴族」拉到凡間,鐵板燒的藝術氣質會否失色?其實從站在開放式鐵板燒廚房的廚師們的功架與眼神,已能否定以上問題。其中一位主理鐵板燒的輝哥,做鐵板燒的功架華實兼備,入行初跟隨正宗鐵板燒師傅學藝,由最難做的炒飯、炒野菜學起,炒到粒粒米飯乾身夠味,烹調時鐵板上又整齊有條理,在掌握鐵板熱力、運用鐵鏟,甚至以雙鏟玩花式都睇頭十足。
鐵板燒的秘密藏在加熱不均勻的鐵板之中,以電力於鐵板中央部位集中加熱,令鐵板中央、邊緣、裏外側各部分溫度有所偏差,這樣廚師便能在不同位置同一時間烹調:主角放在中央最熱的部分,野菜放在左前方,醬汁就在右前方以微溫調製,有利掌握時間。另外,選擇鐵板燒的食材也甚有學問,一般來說多選易熟、肉質實淨、口感較爽身的食物為主,像龍蝦就是海鮮中最佳選擇,亦因此餐廳特別從世界各地搜羅合適的貨源,例如特意選用來自加拿大的三文魚扒,皆因該地出產的肉質比挪威的實淨厚韌,就算鐵板燒後油分也不會輕易流失。
環境氣氛:★★★
好味指數:★★★
必食推介:A4和牛薄燒、汁煮活龍蝦
人均消費:$200
撰文:陳嘉勵
攝影:張群生
查詢電話:2890 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