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台劇作《戀愛是平靜地意外身亡》中,有一個角色,叫Bird(黃呈欣飾)。她是快餐店外賣員,二十二歲,懷了一個有婦之夫的孩子,最後決定靜靜的生下來,由同志友人Jude頂上成為父親。從此,她就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
台下觀眾,各自各看得出神。正和有婦之夫談一段沒結果戀愛的B說,這是一個可憐的結局。男人不會因為你有了孩子就跟現在的太太離婚的,生出來的孩子也永遠不會得到生父的關愛。年輕的情人永遠只是情人,第三者,永遠都只是看着一個希望,以為自己會有一天「快快樂樂的變成王子和公主」,得到自己愛的人。直至年老色衰,她才會發現男人會找一個可以做他兒子的女朋友那種年紀的女孩做情人。B說,最好的結局應是像電影《伊莎貝拉》的宣傳金句一樣,這孩子應是個女孩,十五歲左右就被她的父親騙去初夜。
我看着各友人用盡全力代入角色,不禁佩服編劇黃智龍的功力。他認真的閱讀香港的年輕人,他深知要出動甚麼對白,就會不費工夫的擊中他們的心靈G點,好等他們的情緒可以有性高潮一樣的起起伏伏。也許,感動、流淚,不是戲的力量,而是自己移情的能量。在現實世界不敢哭不敢問的事,在台上有人為你哭哭笑笑了。在漆黑的劇場中,燈亮後,看着台上的人把問題瞬間解決,就以為自己在現實生活也可以把所有問題一籮筐的炒在一起,之後唱一次《Hey Jude》就完事了。
觀眾需要的,就是這些。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香港人現在需要的,就是止痛劑。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