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快餐店最近推出「大富翁」有獎遊戲,瞬即引起哄動,有人為了「儲地」,不惜一周吃十個「套餐」;亦有人只要「地皮」,而不要食物。
相信每個人都玩過「大富翁」,它的款式多不勝數,之前推出的電玩版和紙牌版的「Monopoly Deal」更令熱潮一再延續。香港的小孩子愛玩大富翁,除了貫徹香港人「要發達」及「要發達就要炒樓」的信念外,它亦為孩子們提供幻想空間,例如他們可以擁有「電燈公司」和「水務署」,又可以「擊落米格機」、「當選美會冠軍」,及嘗嘗「入獄」的滋味。一舉一動有規有矩,大家要「跟足指引」,亦因為遊戲規則已定,所以「商場無父子」,一旦參與,要想盡辦法令對手賣屋賣地、傾家蕩產,最後黯然離場,毫無情面可言,這正正就是現實社會的寫照。筆者幼時便常常因為玩這遊戲,最後與弟弟反目收場,甚至大打出手。多得它,令我明白了「講錢傷感情」這道理。
今天,香港人對「大富翁」熱情不減,似乎還另有原因。樓價天比高,置業遙不可及,要住「山頂」或「石澳」更是天方夜譚,惟有在此遊戲中,靠點小智慧,再加點擲骰子時的運氣,人人都可以變身紙上富豪,可以「買起成個淺水灣」、「連掃幾個車站」;又可試試做大地主,蓋房子建酒店,向租客瘋狂收租。「大富翁」既能滿足孩子們的幻想,亦短暫地滿足了市民的置業夢,更可讓大家感受一下富人的思考方式,有助紓緩各方的仇富情緒。一個遊戲,多重效果,難怪它能風行近八十年,歷久不衰。
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