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細界:盜魚風

這次挪威之旅,最大的目的是到漁業重鎮Alesund奧勒松,見證第一千萬條輸入大中華市場的挪威三文魚的準備情況,有關方面自然會安排我們一班中港媒體看看挪威三文魚的養殖過程。

挪威從60年代開始發展三文魚養殖事業,今天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亦成為全世界三文魚第一大出口國。一條可以推出市場發售,重4至6公斤的三文魚,大約要兩至三年的培育時間。在岸上,從秋天開始先挑選優質卵子和精子結合,產生魚苗,之後工作人員就會把日漸成長,大約如尾指般大的小魚運到大型海水水缸裏,以特別研究的魚糧餵飼;幼魚到一至一歲半左右,就會送到峽灣旁的半開放式大海網箱,讓海流為牠們提供迴轉更新的海水,期間工作人員會嚴密監察牠們的生長情況,同時亦會用自動化的噴射裝置不停把魚糧撒到網內,務求讓牠們食得飽、游得夠。在海中生活的這段時間,三文魚會長得特別快,大約九個月時間就由一隻手掌的長度,增長至一整條手臂般長,那就可以準備撈起送到市場上出售。

其實我們身處Alesund一帶的峽灣,一直都有不少野生的三文魚生長和棲息,加上亦有很多不同的魚群在這一帶出現,所以吸引不少釣魚發燒友前來垂釣,但亦有不少是來「渾水摸三文魚」。看守三文魚養殖場的職員告之:「不少XXX(不便透露國名,以免引起爭端)的釣魚客,會趁入夜坐船來到大海網箱附近『釣』箱內的三文魚。曾經給我們抓到,他們就辯稱:『哎呀,我們不過在附近釣獲,是不是你們的網箱穿窿走失呀?哈哈哈……』所以,除了要留意三文魚群有否生病,我們也得要留意附近海域的船隻,以免會有『誤釣』的事情發生。」三文魚是挪威的重要出口資產,當然要好好看守。

旅遊撰稿人

李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