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敏非洲南部直擊】鑽石令人炫目,人們惑於其光芒而忘其背後價值。本地著名藝術珠寶設計師李詩穎早前出走非洲南部,回溯恐龍出現前的年代,追本溯源,見證一顆小小鑽石的浩大演變過程,令一個能將鑽石運用於股掌間的藝術家,也深感渺小,踏上一段華麗又自省的尋鑽之旅。
李詩穎(Karen)從事珠寶設計多年,但卻從未踏足過非洲,一個盛產美鑽的國度,最近終於讓她一償所願。七月中Karen應美鑽品牌Forevermark之邀,為第九屆DTC Shining Light非洲南部鑽飾設計比賽擔任評判,在非洲三個國家,包括南非、納米比亞(Namibia)以及博茨瓦納(Botswana)展開鑽石之旅,親身經歷鑽石由開採、分類、切割、打磨的過程,令她眼界大開。
Karen到了位於博茨瓦納中南部的吉瓦寧鑽礦(Jwaneng)參觀,首次踏足鑽礦的Karen表現興奮,她笑言:「鑽礦比我想像中大好多好多,乜都好大,連運輸工具都大得誇張,自己好似去到大人國一樣。」用來運送沙泥的大貨車,可載重達230噸沙泥,單是車輪已高達五米,Karen站在旁邊儼如小矮人。
吉瓦寧鑽礦於1978年由當地政府與De Beers興建,並於1982年正式運作,每年出產達1,200萬卡鑽石,成為非洲藏量最豐富的鑽礦。置身鑽礦之內,彷彿被鑽石重重包圍,Karen自覺變得非常渺小,她有感而發說:「鑽石經歷過幾億萬年,而自己只活了數十年,忽然覺得以前為一些小事而煩惱,其實有點不知所謂,所以要好好反省。」
經過開採的鑽石,其實還不能稱作鑽石,只會稱之為鑽石胚或原石(Rough Stone),鑽石胚會被分為寶石級或是工業用鑽石胚。Karen認為鑽石的實際價值遠比巿價要高,她解釋平均每250噸泥沙經處理後,只能獲得一卡的鑽石,當中只有20%才會用作首飾用途,其餘由於色差、質劣,只適合作工業用途,她強調:「人嘅生命太短,喺我哋有生之年,鑽石可以開採嘅數量有限,所以鑽石只會愈來愈罕有,比起購買動輒數千元、但只係以機械大規模生產嘅名牌手袋或者鞋,鑽石更值得擁有。」
分類後的鑽石胚會被送往切割及打磨中心進行加工,Karen參觀了位於博茨瓦納的Steinmetz Diamond Group以及位於南非約翰內斯堡、周大福集團旗下的Zlotowski Diamond Cutting Works Ltd.兩個加工工場,由匠師向她講解及示範切磨工序。
當中讓Karen感到最驚喜的是參觀Zlotowski工場時,有機會目睹及觸摸今年二月由鄭裕彤以2.75億港元購下的名為「The Cullinan Heritage」、重達507卡的南非鑽胚,該鑽胚第二天便被送往切割。伴隨這顆鑽胚出土的還有三顆分別重168卡、53卡及58卡的鑽胚,Karen稱:「據知,四顆鑽胚極可能屬於同一鑽胚,但工人挖掘時意外地將佢一分為四,否則鑽胚將接近800卡,認真係超級巨鑽。」
Karen有感鑽石的發掘、分類、割磨等工序繁複,所耗的時間、人手及技術非筆墨可以形容,經過今次旅程,令她對鑽石多添獨特見解。Karen稱一般人追求鑽石完美無瑕,看重4C(Cut、Carat、Clarity及Colour),但她指出每顆鑽石本身都是完美,她解釋:「人類可以發掘到幾億萬年前嘅鑽石,可以跟幾億萬年前有所連繫,就已經係一件完美嘅事,所以擁有任何一顆鑽石都係很幸福,就算鑽石有瑕疵都係天然,都應該去接受、去愛。我見到每個鑽石匠師都係面帶笑容去工作,令我覺得鑽石每經一個匠師之手就多一份祝福在內。」
Karen也有收藏鑽石,但並非是眾人眼中的美鑽,有些色澤、淨度、車工都不算最好,有些甚至是rough stone,但Karen認為鑽石有少許瑕疵反而能創造出一件獨具個性的鑽飾,折射面毋須最多反而能發出不一樣的光芒。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李詩穎(Karen)是本地知名的藝術珠寶設計師,曾於日本及意大利佛羅倫斯接受正規的珠寶設計、製作和鑑證訓練。她先後在佛羅倫斯的Le Arti Orafe和Lorenzo de Medici珠寶設計學院受訓,並取得日本JSB寶石鑑定和顏色學碩士資格。她於2003年開始創立自家品牌設計珠寶,並獲得多個國際珠寶設計比賽獎項,包括2004年DTC國際鑽飾比賽Best of the best award、2005年大溪地珍珠首飾比賽冠軍、2006年香港設計才俊大獎,以及2007年獲《Perspective》雜誌選為大中華區「Top 40 under 40」設計師。
鑽石業是南非重要產業之一,目前為約28,000名當地人帶來就業機會,有助當地人改善生活。Karen到了南非最大的黑人聚居地索韋托(Soweto),並參觀了當地貧民區的一個典型住宅,了解當地民風。居民住在由自己搭建的鐵皮屋,屋內沒有水電供應,設備簡陋,但他們的生活態度卻令Karen動容,她說:「雖然佢哋好窮,但每個人都係笑容滿面,而唔會一臉愁容,令我明白到錢同快樂並非掛鈎。」
當地失業率高企,失業率佔人口約30%,接近15-20%的居民住在鐵皮屋中等候政府安排更佳居住環境,而鑽石業的發展有助推動就業,改善當地人民生活。
Forevermark是De Beers集團旗下美鑽品牌,當中蘊含了一項獨特承諾,保證鑽石必須符合道德要求,美鑽只會來自遵守最嚴格的商業、社會及環保標準的鑽礦,而且能夠造福來源地的人民、社區和國家。
1.開採:幾億萬年前,早於恐龍出現的時代,因地下的高溫及壓力將碳原子晶體化,而成為鑽石,它是現時所知最堅硬的物質。鑽石通常蘊藏在角礫雲母橄欖岩及金雲火山岩之中,因環境位置的不同,鑽石開採方法可分為露天、地下、河床沖積及海底開採四種。而吉瓦寧鑽礦屬於露天礦場。
2.分類:鑽石胚會被分為寶石級或工業用,寶石級的鑽石胚會根據形狀、品質、顏色、大小等,分為一萬四千多種類別。
3.切割及打磨:a.標線(Marking),匠師會分析鑽石胚的形狀及內含物的多寡而決定從哪個角度切開鑽石胚;b.鋸割(Sawing),利用最新的雷射切割機器切開鑽石,一顆四卡的鑽石,需花上十小時才能切開;c.打圓(Bruting)及磨光(Polish),切割後的鑽石胚先經過打圓,使之略具雛形,再經磨光處理。鑽石打磨匠師以人手將鑽石逐面打磨,一絲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