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朋友轉折地問我:「知不知道米芝蓮飲食指南的『密探』幾時出沒?」
「好似……都是這兩個月的事……」都是小道消息而已,未能作準。反而個多月前,有人目睹有密探在某著名餐廳「查案」。
再問:「有沒有辦法,可以知道密探幾時來到,以便餐廳在當日作出準備?」
如果我可以知道,一定發了達,或者被人告。
2006年底,我曾遠赴巴黎訪問米芝蓮指南叢書掌舵人Jean-Luc Naret,也閱讀過他們提供的白紙黑字資料,雖然不敢說是制度完美,但外人確實是難以介入影響評分過程和結果。況且,米芝蓮向來不接廣告,所以不必賣帳。曾經有位法國星級名廚因壓力太大,高調宣布放棄星星,並改變餐廳經營路線。米芝蓮的回應是:「星星不是由你去放棄,而是我們給你的。」
另一秘密消息:兩年前開始,米芝蓮團隊間中到香港開會或甚麼,向酒店打價租房。酒店A覺得要「識做」,自動奉獻免費住宿;酒店B則只給予合理房價。翌年米芝蓮結果揭盅,酒店A食白果,酒店B有餐廳獲星。
說到底,問題出於我們習慣了大大小小的比賽、選舉、鬥爭、裁判,都可以鬆章、內定、疏通、造馬、偏袒、講畀面、靠人事、拉關係、改機制……到了要以真材實料較量,就慣性地先問捷徑。多可憐,多可惡。
可以做的準備,就是時時刻刻把菜式煮好。
旅遊飲食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