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藥房,有一對香港情侶在等着付款。
「東西真的貴。而且那麼多,怎麼可以全買完?」男的穿着一件一看就知就有十年或以上歷史的白色老T恤,四色四腳骨褲,New Balance球鞋,戴着金絲眼鏡,禿頭。一邊看着女伴的購物籃,一邊自說自話:「這東西,香港沒有嗎?要在這兒買。」
女的化了濃妝,雖不至於是《少林足球》的趙薇,但也跟2010年的環境有點不咬弦:「有啦。」她沒有回話。店員看見港女買了一盒可以治療膊頭緊張疼痛的磁石貼,知道出了新款式,就向港女推介,這對男女不會日語,店員用簡單的日語和身體語言說,他們選的那款磁貼沒有熱力功效,新出的款式才有。他們唯唯諾諾的接受了店員的推介,那男的卻大大聲聲用廣東話說:「一定是這東西賣不出,才Sell我們這個。一定是這東西賣不出,才Sell我們。」
我很想對他說,你的表現,很像一個師奶。原來男師奶比真師奶更師奶。
斤斤計較,總覺得別人會找自己着數,說話重重複複沒有內容,都像一些大鄉里出城的「師奶仔」所為。為甚麼這種港女肯跟男師奶在一起?她是女同志嗎?也許港男港女的比例真的失衡了。急着要結婚,就忘了有些男人,是選不得的,像那個禿頭金絲眼鏡活像師奶的男人。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