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寓言故事:廟裏住着一個遊方化緣的和尚,慢慢地積攢起一大堆錢。
和尚對誰也不信任,無論白天黑夜,他都把這些錢藏在自己的被窩裏,從不拿出來,生怕丟失或被別人偷走。就這樣,每日他都感到心神不寧,痛苦不堪。
故事啟發:錢並非好東西。弄錢的時候,有痛苦;想保住已經到手的錢,也有痛苦。錢丟掉了,有痛苦;把它花掉了,也有痛苦。
世間上有許多類似以上的寓言故事,經常將「錢」妖魔化,例如某某孤寒財主,如何刻薄家人,某某視財如命的皇帝,有一日變了石頭等等。「錢」是頗無辜的,無端當了醜惡人性的代罪羔羊。
明白作者們的背後動機,是希望教育小朋友不要做金錢的奴隸,但正如錢幣有兩面一樣,錢亦有它存在的意義。
錢財固然是身外之物,但又不失其實用之處。若管理得當,亦能造福人群,例如首富蓋茨及股神巴菲特,他們將大部分的財產捐作慈善用途,便說明了錢並非萬惡。近期歐美各國債務纏身,便是將錢管理不當的例子,這更需要說明,教育孩子正確理財的重要。
很多傳統教育工作者刻意逃避錢的教育,深怕「講錢失感情」、「市儈」,會誤導孩子貪財。其實錢財那有他們想像般可怕,將錢標籤為惡之根源,這種理解膚淺偏激,反而最誤人子弟。
罪不在錢,在於人心。
臨床心理學家